据古碑记载,春秋战国时此地为“赖子国”,汉为褒信侯国,南朝宋改名为苞信,唐为苞孚,北宋更名为包信。
德州古称“长河县”,因此得名。
因其地处宝石河、挠力河汇合处中间的地带,故名。
据《读史方舆纪要》载:“云州堡,本望云川地,契丹当为游猎之所,辽主贤初建潜邸于此,其后号为御庄,寻置望云县,属奉圣州,金因之,元置云州治焉。”云州由此得名。因原乡政府驻云州得名云州乡。
都昌镇地理位置在唐朝以前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小渔村,称都村。唐大历年间(766-779)县治从今蔡岭镇洞门王街市迁来后,逐渐发展成小集镇,称古南镇。后因都昌县而得名都昌镇。
清末,有苏姓者在此开店,故称“苏家店”。
因位于原新浦城区东部,故名。
南宋理宗年间,尚干林氏始祖津龙(字若云)举家自枕峰迁此,其先祖是随王审知入闽的的左朝奉大夫林穆,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至津龙已历十三世。林津龙是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干办,由于其子孙繁衍,便以官名乡,称为尚干,且成为七里(永庆、灵岫、清廉、还珠、西集、方岳、积善)全境的通称。
因境内秦峰村鸡笼山上的秦峰寺而得名。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由古费城(今上冶镇古城村一带)迁至古祊城以北,开始筑城,沿用旧称,名费城。1984年5月,因驻地于费国故城,得名费城区,后经多次调整,2010年2月,仍沿用旧称,设费城街道。
因镇驻地有三座桥,即:大桥、仙人桥、小桥,称三桥,故而得名。
表示政府驻地白象自然镇,加方位“南”得名。境内有古迹白象塔。
旧时境内最大溪流玉溪,沿溪盛产筱竹。
为广安东部门户,以保卫广安县城之意而得名。
因广东路而得名街道。
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中山王徐达以其地非四塞,移关于山海关,此关遂废为镇,在此设驿站。因其下有渝河,又为历代重要关隘,故得名临渝关。辽时写为榆关。因镇政府驻榆关得名榆关镇。
因辖区内有引水灌田木渡槽,又地处交通要道,集市贸易繁荣,取名为枧田街,乡人民政府机关和大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均设在此,故名“枧田街乡”。
指保卫国家健全发展的意思。
热门文章
业民镇
黄凌镇
更知乡
东风镇
黄联关镇
吕良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