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阳之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是咸阳的历史旧称,源于咸阳八景之首的渭阳古渡。

境内河流两边多为谭姓居住,故名谭家河。乡以河名。

因位于穆棱河西岸。

澄泰,青菜的谐音。

因境内有座白莲塔:据传明嘉庆年间,有一和尚用化缘所得的钱,在今白莲塔东后街,建一庙宇,名为玉皇阁,同时在庙内建一宝塔,在塔旁修一水池栽植莲花,故称:“白莲”,且乡镇驻地于此,故得名。

意为:河川大坝。

清嘉庆年间,毛姓由外地迁此居住,后人口增多形成村落,取名毛庄。

因街道驻地西侧曾经有个水塘,故名。

原名石榴堌。相传隋大业元年(605),隋炀帝杨广征百万民众开通济渠,在此筑堤植柳,即为集市。明洪武二年(1369),在此设驿站,称石榴固驿,民众从石榴堌原址慢慢迁移驿站周围,成为集市,称石榴堌或站里集,后称站集。

系“江边”变音,当地方言称“江”为“刚”。住在江边之意。

“毛藏”藏语为“卜算之家”之意,故名。

延者,长也;安则“安邦治国”、“安身立命”,“延安”寓“长治久安”之意。

“嘎亥图”系蒙古语,意为“有野猪的”,“ 镇”为行政区划通名。

“金山卫”系旧时卫所名称,明洪武十九年(1386)为防御倭寇骚扰而筑城置卫,以近海中金山岛命名为金山卫。

意指村傍岩石。乡系碧江区的乡级行政区域。

因黑河上游西侧有三条河川皆可通往坝上,位于第三道川内,故名三道川。因乡政府驻三道川得名三道川乡。

“丹”指丹江口市,“赵”指老河口市赵岗公社,“路”指连接到赵岗的公路,“办事处”指政府处理事务的行政单位。

因境内有明山而得名。明代隆庆《岳洲府志》记载,“明山、太阳(山)皆取南方阳明之义”,当时该山为华容属地,居县城之南,古代以五行代方位,南方丙丁火,故称明山。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