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峨溪流至镇建成区内西山麓,折而径直东流,至庄山,又折而往北流,此段名横溪,地因此溪而得名。

辖内大嶝岛,从金门看大陆,岛屿似登大陆台阶,派生得名。

“三斗”指政府驻地三斗坪,“镇”指乡级行政区域。

因辖区内主要村落上古林村而得名。

因辖区内有一港口,故命名为“北港”。

李姓人在此建庄,故名李家庄。

因清同治元年(1862)闰8月,石达开率太平军所部转战,驻军寨坝(北至两路口、横栈、官岩平,南至河包桥、松桂园一线),扎大营于现寨坝场所在地,太平军走后,当地人就利用太平军未撤毁的寨棚开始赶场(赶集),随后人们就将其称为寨坝场。“寨”即“营寨”之谓也。简称寨坝。

有地势平坦或潭深可平头之意。旧称“平头潭”“平镇”。一说以镇东岩头背地势平坦,南濒溪中水潭而得名。二说,溪中水潭深可平头,故名。清康熙《天台县志》卷二载:“平头潭市,县西三十里,每逢三、八为市,商贾云集。” 简称“平镇”。明《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后》载为坪头潭。

因集镇建于二河的汇合处,地形轮廓似犁头,故旧称犁埠,后取谐音黎埠,故名。

“李”指的是李姓居民,“店”指的是店铺,“镇”指的是集镇。

因隋唐时吉县又称吉州、吉昌,吉昌镇作为吉县政府驻地所在镇,故得名吉昌镇,寄托了美好的寓意。

“蒲峪”系女真语“乌裕尔”音译而来,为“低洼地”或“涝洼地”之意。

据明嘉靖《观海卫志》卷一《形胜》记述:“卫名观海,海之大观在为也。昔始皇东巡,刻石会稽,留师勾鄮,观海于其地,因名焉”。

相传,古随地域生活着“随”氏族。据战国时史官撰写的《世本·作篇》记载:“随,作笙。”东汉学者宋衷注:“随,女蜗氏之臣。”“随人”生息之地,称“随”。西周初年,周封姬姓宗亲、功臣至汉东,为随国,因此而得名。其辖地为春秋战国时期随国故地,楚国攻灭随国后首设。

博学多闻、博施济众、硕果累累之意。

境内8垸皆在樟湖岭之北,后合修成一垸时取名岭北垸,镇名源此。

该乡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人口较集中的“富永”、“邦奈”两个村名中各取一字,故名。

勐董傣语,“勐”为坝子、地方,“董”为集中,意为集中之地。因镇政府驻地勐董社区,故而得名。

658 659 660 661 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