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境内有五松山,王象之编撰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记载:“五松山,旧有松,一本五枝,青翠参天,因名”,镇以此得名。
该地解放前名为石栏乡,后经过体制变化分为雅桥乡和排吾乡,后有经过撤乡合镇时为石栏镇至今。
鱼山原是一个大土堌堆,又名香葬堌堆,相传这里是秦代集中丧葬之地,当地人用鱼和土随葬祭祖,久积如山,故名鱼山堌堆,简称为鱼山。
1930年,集宁县城中心建了一座南北走向的桥,取名“白洋桥”,以桥为界,将集宁县城划分为两片,人们称为桥东、桥西。1949年,拆除该桥。之后,以平绥铁路(京包线)为界,仍称桥东、桥西。该街道位于桥西。故得名。
辖区内有国家AAA级的旅游景区“方山风景区”,故名方山。
因据查,清代,黑水境内是蒙古族,扎萨克图君王旗的领地,是蒙古族牧民游牧的地方,后因积水形成泡沼都是黑色,蒙语叫“哈拉呼苏”是黑色的水。新立屯更名黑水屯,故而得名。
“旧”指新旧,“司”指土司。“镇”指行政区域名称。
系维吾尔语,意为“老荒滩”。
因前身为民主路街公所,故而得名。
为兵团农牧团场统编番号。团部驻地名称:钟家庄 ,因从前有钟姓人家在此居住而得名。1987年地名普查命名。
彝语地名,彝语称“剥垤”,保田为彝语“剥垤”之谐音,意为平缓的坝子。古时属普安州龙氏土司辖地,明清属狗场营辖地。1984年地名录记载:明嘉靖年间,该地有一村至云南必经之,村旁有一石岩,往来行人常卧岩下过夜,该村因此叫卧脚堡,后因村扩大,改名保全堡,分上、中、下全堡。1937年建乡时,乡下设保,上保为保全堡,下保为摸合田,上取保,下取田,联名称保田。
清初建治前,地名已存在,彝语称“bai ní”(译音白泥),原为彝族首领名字,后由人名转地名。又因盛产高岭土(俗称白泥),因俗称与彝语地名谐音而得名“白泥”。该地逢十二生肖巳(蛇)、亥(猪)赶场,又名“白泥蛇场”,后简称“白泥”。
“洪格尔苏木”,系蒙古语,“洪格尔”意为淡黄色的岗,亦称可爱的岗,“苏木”系蒙古语行政区划通名,相当于乡一级。
该地名的最早命名含义安定平安之意。
西魏废帝三年(554),取“抚宁戎狄”之意改名宁州。
相传春秋时期,孔子乘车至此地,正遇一玩童在路中间用泥土筑城而拦住去路。玩童问孔子说:“是城躲车,还是车躲城?”孔子认为所问有理,便说:“后生可畏也!”遂令弟子绕道而过。从此该村唤作“绕村”,后讹传为姚村。亦有相传,后姚姓人家迁居此地,故易名姚村。
因是原李村镇和原沧口区合并,故取两地首字命名。
明洪武三年(1370),常姓等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地处伏牛山余脉,村庄建在出山口,得名出山。
热门文章
巴音乌兰苏木
临江镇
坂里乡
漠川乡
多祥镇
梁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