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内丰乐河南五里处山坡上有前贤开凿的岩洞近10处,唐朝始创三摩圣地,建有东西序寺庙无数,因寺庙建在石壁岩洞前,唐朝赐“岩寺”为名,故得名。

福龙原名“福隆”“复隆”,含义待考。

涧西区的建设由国家兴建重点大厂开始,当时党中央派来的建设大军举家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因此涧西很多路名大部分是取自全国各省市的名字,南昌路由此而命名。

街道管辖位置地名为白坪,故名。

侗语意为祭祀场所。

吴姓始居,建有圩池,得名吴圩。

以“永远兴旺”之意命名。

因多紫荆花、处沙溪河西岸,故名。

原名鞍匠屯,因多制作马鞍匠人得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该置滦平县,因滦河水流至北平缓得名。因镇政府驻滦平得名滦平镇。

据碑载,明初夏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清顺治年间成集,村以此名。

以镇域内有东山寺而得名。

平舟意为城南河中一沙洲,大塘意为城边有一大池塘。

相传汉朝一个叫苏耽的人在此得道飞升,此后境内风调雨顺、政通人和而得名。

阿拉腾朝格苏木,由阿拉腾草湖演变为阿拉腾草浩而来,故名,系蒙古语,意为“金泉”。

传,该村原名双阁。清咸丰十一年(1861)原高朗集毁于水患,集迁于此,双阁改名为高朗。

因州治傍漳江(位于今漳州云霄)而得名,简称漳。一说,《云霄厅志》载唐代陈政入闽屯兵西林江(今漳州云霄县)边时,借旧喻新以激励士气:“此水如上党(今山西长治)之清漳”,遂名“漳江”。二说,《漳州府志》载陈政屯兵云霄,曾渡绥安溪(今漳浦县八都),其母魏氏夫人捧清水而饮,触景而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遂名“漳江”。后陈政之子陈元光奏请建州时,定名漳州。

“广场”指境内道路“广场路”;“街道”指乡级行政区划单位。

因地处泸沽湖畔得名

643 644 645 646 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