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支流,大宁河河流贯穿全境,古时此地曾设巫咸国、巫臷国、巫郡,古时大宁河又名巫溪、巫水。

羊沙为藏语之称,其藏语含义为“陡峭之地”。

境内有处悬崖上有一洞,据传内藏一龙,孽龙破洞而出。世人将“孽龙”居住的地方称为“龙洞”,谐音为陇东。

由南花园、北花园、西花园3个居委会组成,取其“花园”命名。

清朝康熙年间修建避暑山庄时,在乱石窖沟采石料,有两块巨石在运往避暑山庄途中至此,因故不能行进,将两块巨石卸下后再没运走。由于这两块石头是准备做宫门前石狮子底座的,村民视为神圣之物,于是集资修了一座庙,将石头修在里面,一块称石公,一块称石母,村以庙得名。日本侵占承德后,曾在此集家并村,取名大石庙圈,后改称大石庙镇。镇政府驻地大石庙村,故名大石庙镇。

因六里山处于辖区中心位置,街道也设立在六里山附近,为了方便居民了解辖区范围和服务对象,因此命名为六里山街道。

意为永远安宁之意。

现三营镇址位于第三营寨,故名三营。

1960年8月设立火花人民公社时,以合作化时的都尉乡第一个初级社——火花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命名。

驻地涧田村位于涧田河边,以河名为村名, 因乡政府原驻地涧田村,故得名涧田乡,为一级行政区域。

因境内有一古大石头桥而得名。“大石桥”指辖区清代修建的一座大石头桥。

为兴旺发展之意。

史籍记载最早见于清康熙《新安县志》,载境内有深圳墩台、深圳墟等,民国时期建深圳镇,1953年宝安县治迁至深圳镇,建市后以此命名。“深圳”为古代河流名称,清康熙《新安县志》记载其“河沟深浚”,河上建有惠民桥。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字典》中“圳”字的解释是“田间水沟”,而在本地方言中“圳”有多重含义,一为田间水沟,一为河涌(读音chōng,河汊之意)。“深圳”(今布吉河)最终汇入滘水(今深圳河)。深圳墟因“深圳”这条河流得名,后广九铁路深圳站、深圳镇等均因深圳墟得名。深圳墟在今深圳市罗湖区东门老街一带。

一说原名洛里,系苗语译音,意为寨脚田,侗语意为溪水汇合之处。 二说杨姓最先定居,与人名有关,杨姓从天柱远口、从江洛香迁居此地称洛里,也就是现在的乐里;三说黎平洛里乡杨姓与榕江乐里杨姓是同胞兄弟,榕江乐里杨姓迁来此地后为铭记家乡,亦称洛里,后演变为现在的乐里。

“浩来呼热”系蒙古语,意为“干旱的”。

原名小桥,后因集镇西高山岩壁下有数孔热泉涌出,故名“温泉”。

因唐为剑南道辖县而得名。

“腊子口”本地藏语意为“山脚谷”,此乡镇驻地在腊子口沟而故名。

573 574 575 576 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