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语意为塘下。

水口圩,因地处洞桂河与水口河交汇处,故名。

果乐,壮语“Goloz”,“果 go”指此地,“乐 loz”指人多兴隆。此地为群众赶圩之处,人多兴隆,故名。

大新圩原名“三棵竹”,后因人们在该地进行买卖逐渐扩大成圩而改称“新圩”,后再改为“大新圩”。

因境内沙河驿的古驿站而得名。

“北门”意指原叠彩区与灵川县交界处的北门楼。

此地为两河汇集之处,称为大河口。

清光绪年间,山东籍李姓铁匠居此开铁匠炉,称“李炉”。

因临近长兴河而得名。

因相传一义士率众挖井,后累死于井边,群众为纪念义士,取名义井岗,简称义井。

壤塘的“壤”系藏语译意,源自山前有一平坝,“坝”藏语谓“塘”,“壤塘”由此得名,意为“财神的坝子”。表达了人民对此地物产丰富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政府驻地村名(涌泉)而得名。相传在很早以前这里分为南涌泉、北涌泉,南涌泉原名叫大马村,古代出过龙驹,没有进上,朝廷知道后,将南涌泉灭绝,只剩下北涌泉,后来北涌泉叫涌泉,该乡政府驻涌泉,故而得名。

因所在地域地势平坦,客家话谓地平为“坪”,故名。

为表达美好愿望,以“禄位高升”之意而得名。

相传为北宋元丰年间宋、夏两军的战场,清《中卫县志》有“元丰战迹”的记载。

板桥:指政府机关驻地集镇名,意为木制桥梁,木板铺就,架水而过,地通坦途。

清道光十二年(1832)有人到此挖矿炼铜,并成为集市,后慢慢叫为铜厂。乡人民政府驻铜厂街,故名。

寓意迎接春天,继往开来。

371 372 373 374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