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修建马圈驯马得名。

该地紧邻汉江,柳树成林,古称长柳渡,因交通便利而形成集镇,商贸业经营店铺较多,故名。

清初,一个姓张名广的人自北方迁入此岗,他自建一庙,故名。

以驻地洋埠自然镇得名。民国《汤溪县志》载,宋代杨清由兰溪迁居杨坑埠,即今洋埠的杨坑湖两岸。乾隆《汤溪县志》称杨埠,本地人习惯称衢江为“洋港大溪”,因村对岸洋港村而名,后演称杨埠为洋埠。

据乐山县志:“古名连珠铺,今日棉竹铺,音讹转也。故名绵竹镇。

“待补”为彝语音译汉,“待”为山,“补”为庙,彝语意为山庙。

因其辖区有齐国大夫鲍叔牙墓,此墓位于鲍山,故名鲍山街道。

因镇内建有西周曹国皇陵遗址仿山而得名。

因辖区内有著名古刹龙兴寺而得名。

因辖区内建昌道而得名。

清朝时从山东移民到此很多人,有几大姓氏,其中梁姓也是几大姓氏之一,故其所居住的村落被称为梁屯村。因为梁屯村坐落在整个地区的中心位置,而且主干道也经过该村,来往此地梁屯村是必经之路,时间久了梁屯便成了该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交通中心,后来建国之初也将乡镇级政府设在该村。

明末清初,李姓从山西洪桐县迁移至此,周围有一片枣树林,故名枣林。

清乾隆五年(1740)兴场,场镇初址在桂溪桥附近,今址河西可通各地,视为重土,且伴有小溪流入渠江,故名土溪场,镇以场名为名。

“永安”指意喻永享安宁,“街道”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 ,行政地位与镇、乡、民族乡、苏木、民族苏木、县辖区相同,属乡级行政区,由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特区管辖或由地级市直接管辖。街道的管理机构为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特区或地级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该镇名为派生名称,由山峰九龙岭得名。

根据驻地村庄名称得名。

藏语,意为“迎接山神”。

“塘栖 ”之名,来历众说纷纭,《卓氏家乘》唐栖考曰:“唐栖者,唐隐士所栖也。”而清王同所撰《唐栖志》云:唐栖之名,以唐栖寺为最早,宋代在下塘之西有唐栖寺,后镇兴而寺废,唐栖二字遂为缜名所专。而明胡元敬《栖溪风土记》则曰“自明正统七年(1442)开濬运河,大筑塘岸,故其河名塘河......彼时居民初集,负塘而居,因名塘栖 。”

368 369 370 371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