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原为明清时鸣鼓报时之所,是明至民国近600年中,太原城内最高大、最宏伟的建筑。鼓楼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据清道光《阳曲县志》记载,清初顺治年间鼓楼已是“风日摧剥,木瓦颓败”,故其最迟应问世于明代。鼓楼高逾十丈,雄镇八门,登楼眺望,全城在目。楼体分上下两部分:下为楼座,积土为台,外彻砖围,高达三丈,东西长百余步,南北宽八十余步,上为木结构三层楼阁,高达七丈,飞檐斗拱,楼南侧悬匾额为“声闻四达”,楼北侧悬匾额为“威震三关”,琉璃瓦覆顶,雕栏画栋,十分壮观。民国后有军队驻扎。1933年,鼓楼被改作
热门文章
芝麻墩街道
余坪镇
柳州市
太行街道
大龙潭彝族乡
塘厦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