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市析城关镇,始置街道办事处,因该办事处位于市区西南部,故名城西街道。
相传有年大旱,为求雨,村民从武冈抬来一座铁扇公主雕像获大雨,于是在桥头建铁扇庙,简称铁山。
据旧齐河县志记载,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此地为县50地方之一。据传,村名“安头”取自改恶从善、“安头”还愿之意,寓意“头”只能安,不能再杀了,故取名安头。
东湖,汉语,意为:喀什市区东边的湖。
宋代起属安化县归化乡。元顺帝称之为“排田通城大椴”。明崇祯四年(1631),因地震在丫头山附近形成长3000米的堰塞湖,当地人称此水域为长塘。
明代引镇属西安右卫辖地,统领尹姓,称尹家卫,后谐音引驾回,引镇故此得名。
因境内有两座石塔,故以此命名。
因位于东丽区原新立村而命名。
村中人以白兔为吉祥之物,纷纷迁居于此,并以白兔名村,后按方位而分为东白兔和西白兔;因镇府驻西白兔村故名。
相传因清朝“苏”“陈”二姓首居于此而得名。
清朝光绪初年,此地叫马牙湖,每当洪水退去,形成沼泽,据百岁老人听他父亲讲,如果一两人进入该草荒地,每天可捡到百余斤鸟蛋,捞得三二百斤鲜鱼。光绪末年,陈道口大地主陈三老爷,带佃户十余家用廉价买了这片300多亩荒芜人烟的土地。为防洪水泛滥挖了三十亩地的一个大汪,垫二米多高宅子,盖十几间草房,年收成一二百石;1912年因姓陈在此兴集,而称陈集镇。
因街道位于梨园、张家湾、台湖三镇交汇地带,地处文化旅游区,“文景”有“文化景观”之意,“景”在古汉语中代表“光明”,寄托了文化光明繁盛的美好寓意。
因驻地东赵各庄而得名。
表达了居民对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对新生活和新气象的普遍向往
“枫港”在港边插有三根枫树桩拴船,后枫枝成活,得名枫港街。因乡政府驻地于枫港,故名。
因永嘉意为“永兆嘉祥”,故名。
“三岔河”为满语撤叉河转音,含义为像辫子一样的长岗子。清朝末年只有少数人来此开荒占草,其中最早一家占荒户姓谢,因他家建在岗子上,故称“谢家岗子”。1901年,沙俄修筑东清铁路时,线路从谢家岗子东侧通过,并定车站。而站名则用勘测方案上的“三岔河”名(根据松花江与嫩江的汇合处的三岔河地名而定车站名称),后谢家岗子改为三岔河。
镇政府驻滋镇村而得名。相传在三国时期,曹操曾经在滋镇驻军屯粮,并留下“滋人无止境,博大宽无边”的名句。名辎博店。宋置辎博镇,后府旧名,沿之滋镇。
热门文章
白庙镇
乌兰街道
阿尕尔森镇
太平镇
五圩镇
浞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