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张姓由今竹园村迁于无量寺(供奉有无量佛)旁建村,村以寺名。

明朝永乐二年(1404),刘、杨二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因村建于小山东麓,故名小山村,因乡政府驻小山村,故名小山乡。

因镇政府驻地河北屯而命名。

因境内石门山而得名。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宣宗皇帝赐当地禅院名“龙华万寿禅寺”,后人称“龙华寺”,为境内知名寺庙。

相传古时褚姓兄弟二人来此各建一村,北者名北褚村。因镇政府驻地北褚,得名北褚镇。

“松宗”意为“三河汇处”。

高,形容高大;石碑,刻有纪念文字的石碑;即高大石碑的地方。

因街道办事处驻纳福而得名“纳福街道”。纳福,布依语为“坝纳肥”。布依语“坝纳”是田坝上边的一块平地,“肥”是荒芜、无人耕种的地方。“坝纳肥”意为田坝上边荒芜、没有人耕种的地方。

以镇政府驻地(下村)命名。因位居武圣山下,上游有上村、中村,故名下村。

文正街位于辖区内。

以地处里仁桥头而得名。镇以桥而名。桥本名“里仁桥”,跨街河,处街中心区域,原系双板石桥,别名“小桥头”。1982年改建为混凝土桥。

因政区内有东山,是少数民族彝族的居住地,故名。

丹洲为融江河中的一个沙洲,过去枫树遍布,每逢秋季红彤彤一片,故名。

“王卡”藏语寓意“洁白无瑕”。

古名仁义铺,因有老虎脱皮变成美女的传说,改名妖铺,后谐音演变为今名。

“嘉”与“伽”同音,寓意幸福美满,“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主要含义是“和谐、和睦”。寓意伽师总场幸福、美满、和谐、稳定。拟用行政区划专名为“嘉和镇”,寓意为伽师总场各族职工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和睦相处,团场兴旺发展。

因金沙江与悔泥溪交汇处淤泥较多,路人艰于穿行,得名悔泥溪,后演化为悔仪溪,后又演化为会仪溪,简称“会仪”。

252 253 254 255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