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本县最早、最繁华的圩场和商品集散地,故名。
因地势既高且平,西汉至北魏初称高平城,曾置高平县、高平镇。北魏正光五年(524),改高平镇为原州,治平高县,史籍称“以高平曰原”。唐广德元年(763),被吐蕃攻占,后曾侨治甘肃平凉市境。大中三年(849),一度收复,广明元年(880),复失,正式迁至临泾,称旧治为“故原州”。专名,其含义有两说:一为“讳故改固”;二为“因城池险固而名”。
境有太阳岩,清光绪《於潜县志》卷四“山川”载:“太阳岩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其岗自浪山蜿蜒而来,杰然卓出,每东方启明,晴光先照绝顶。”故名太阳岩,镇名由此而得。
一说彝语“碌”为石头,“券”为山梁,彝语意为有很多石头的山梁。一说此地元代以前称“洪农碌券”,系彝语“罗洪鲁者”的谐音,意为罗婺部族统治下的平民百姓之地。
因在清代城内有著名学府“崇阳书院”而得名。
该地位于布伦托海(海的含义)与额尔齐斯河(川的寓意)之间得名“海川”,有海纳百川,包容融合之意。
宋朝昭圣三年(1096),谪居惠州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资助道士邓守安兴建东新桥,连结惠州府、县两城,人们将东新桥以东称为桥东,辖区在桥东,故名。
“株洲”由“槠洲”谐音而来,属以地形地物命名。“株”字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数里,五代时株田已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之“洲”。联缀而成地名。
因境内有汉城山,山巅立庙。据县志载:"汉扶嘉避秦乱隐居于此",唐朝名云升宫,宋朝景德初年改建,引用黄庭坚古诗:"霞沾瑶草栖仙洞"句,故名。
原由麦溪、高龙、北门、挑水缸等18个自然村落联合组成联山建制村,且这些自然村均坐落在山脚下。
得名于清水河。清水河,发源于山西省平鲁县大咀沟,流经清水河县与浑河汇合后经县内岔河流入黄河,因河水清澈见底,故名。
据传说,此村出过一个姓王的官,在此屯田,故得名王官屯。
“加措”意为“百人部落”。
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峡口较为窄小,故得名“小峡”。
因黄姓居民聚居于此,得名黄村。
传此村原有一座天爷庙,内有玉皇大帝塑像,故又称玉皇庙。
依庙宇名命名的乡镇。
安化,古称洪化。西魏置洪化县。因在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北峪河曾经一日内连续发生三次洪水,造成严重的损失。洪水过后,人们祈望安宁太平,便将洪化坝改为安化坝。
热门文章
冠山街道
旧县镇
千渭街道
白际乡
黄丰桥镇
子陵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