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驻地驻翟家村,因此得名。据翟氏族谱载,翟富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寿光迁此立村而名。

三河镇由于地处郭河、福津河、花椒沟三条河的汇合处,故由此得名。

因驻地东施古村而得名。

乡政府驻青岗岭村,辖区内回族、彝族居多,故名。此地原为茂密的青冈树山林,村居山下,以山林得名青岗岭。

清光绪年间,此地位于盱眙、来安、定远三县的交界处,故得名三界。

因封建土司制时在此修有一座八角形碉堡。

镇政府驻地有稷益庙,因稷益庙又称阳王庙,故名阳王。

因原龙德乡、杨店乡、杨集乡合并,取3乡首字而得名。

位于城市的市中心,是城市发展关键部位而得名城关街道。

因辖区内有古迹鼓楼而得名。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东仙坡而得名。

芙蓉,历来都是常德最引以为豪的“物产”,记入《嘉靖常德府志》,故名芙蓉街道。

根据辖区的地理实体而得名。

隋开皇年间,曾于此建宫殿,取《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之意,名为仁寿宫。

“洪山街道”指武汉市洪山区撤销洪山乡后设立的乡级行政区。

此地原名荣溪。据传,“荣溪”村西有王峰山和荣堂庙(原称凤桐山和水镜寺),因山权问题与下鹿人发生争端,荣溪人争得此山,认为光荣,遂改荣溪为荣山。

有两种解释:第一种为:明代曹、王二姓居住此地,在石碾上卖茶,因此得名。第二种为:战国时期,古邳地区发生罕见的大地震,随之而来的是洪水。侥幸存活的人,被滔滔洪水撵到没被淹没的工圩。因为饥饿和疾病,生存下来的只有年轻力壮的人,因此取名撵壮圩,谐音碾庄。

“巴干”系藏语译音,意为动物叫声。因乡址位于历史悠久的巴干寺院附近而得名。

244 245 246 247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