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该镇位于梅里官仓坂而得名。

因处梅岭山下,溪流而下,风景优美,霞光流彩,故名。

至孝武宁康二年(374),许逊一百三十六岁,八月朔日,有仙人自天降,曰:“奉玉皇诏,授予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八月望日,举家四十二口,同日拔宅升天,鸡犬随之。在他升天的那天,他的一个仆人正在西市买米,听说许真君升天,往回赶,车子翻了,把米撒在地上,说来也怪,那些在地上的米居然又生出米来。所以后来把翻车的地方叫“覆米冈”,所在地叫做“生米”。

当时因坨子一带原属蒙古族牧主海青的牧场而得名海青坨子,乡政府驻海清坨子而得名。

辖区内有北京路而得名。

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金花仙姑降生于兰州井儿街,永乐三年(1405),17岁的金花离家西去,金花走出西稍门,去下西园舅舅家道别,便直上晏家坪稍事休息,后途经摸石湾、泉神庙,在神树岘稍歇;次日晨,父母不见女儿踪影,心慌意乱,便四处觅寻。其母追至晏家坪,不见金花身影,心中茫然,骂声“小冤家”,便从原路返回(晏家坪原名“冤家坪”,源于此,后改名“晏家坪”)。街道办事处是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受区人民政府领导,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辖区内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晏家坪街道办事处因地处晏家坪,故而起名

因古时在建筑琅琊台中,广陵东阳县夫役运木石从吴楚交界处卑梁过河,河上无桥,河水既宽又深,夫役从运载的长条石中选一特长的搭在两边,形似房梁,夫役从梁而过,解决了来往行人南北交通的困难,因是秦始皇建琅琊台留下的,人们便叫秦梁,不知过了多少年,人们渐渐忘却了“秦”字,以物相称,叫此地石梁,且为镇政府所在地,故得名。

因位于龙子湖旁,故由政府批准命名为龙湖新村街道。

即官府所在之意。

大厂在明朝时为盛产银锡的丹池矿区,因当时南丹州新洲厂、河池州高峰厂、那地州中坑厂集于一地,连成一大片,故得名大厂。

位于大飞市(今黄营、唐集一带)和东路市(时码、小李集一带)之间,取两市名首字,命名为大东镇。

中峰寺因建在薛家山和王家山中间的姚家山脚而得名。清末建场时地处中峰寺附近和清溪河岸边,故名中峰场。后乡沿场名,镇沿乡名。

米桥旧称“米家峪”。古时建有铁链桥,清代筑土桥,关联早胜和山河两塬区,“米桥”便缘土桥得名。

下曲村原名李端镇,因汾河故道在此弯曲,并由北向东绕村流过。该村位于弯曲之中,且在河西,故名下曲。

清道光年间,扬中王氏率族人来此围垦造田、砌房造屋,取名东兴圩,意为东来兴旺。

因位于祖厉河及苦水河边而得名。

黄良镇原是古代皇粮仓库所在地。据有关研究指出,义仓和地方大型粮仓是隋代兴起的。据《隋书·长孙平传》记载:隋开皇五年,工部尚书长孙平上书皇帝,请颁赈济灾荒政,首次提出国家赈贷制度化,建议建义仓以备凶年,长孙平是此地人,首先在家乡试办义仓,开国之先河,建立粮仓是依靠皇帝发动的,故称为“皇粮仓”,此地后易名为“黄良”。

嘉庆十一年(1806),大洼隶属昌图厅,实行社甲制负责政务,大洼境内汉族人日增,集民成村,因地势低洼而得名大洼。

2413 2414 2415 2416 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