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达藏语中意为“牛犊沟口”。

早年,沈姓商人在此开杂货铺。此坝地又盛行植桑养蚕,被称为沈桑铺。后人出于对沈氏铺主的纪念和敬仰,把沈桑铺改称为沈家坝,简称沈坝,故名。

因二山夹一水,河谷坝田较多,地势平坦而得名“坪坝”。

街道得名于南明山,因山在丽水城之南,有石梁、高阳洞、云阁崖、瀑布等天然景观,故名。其中有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所书“灵崇”两字,有北宋书画家米芾题刻“南明山”三字。

沙埔,原名华埔。因村东海湾一片沙滩,更名为沙埔。

因境内有大阳山、小阳山(合称双阳山,旧时称双乳山)而得名,称双阳。

“德伯斯”系蒙古语,是“特布斯格”的谐音语,意为“地势略高而平坦地”。清康熙年间,此地建了一座庙,依地形取名特布斯格庙,后演化为地名。铁路路径此地,设站点,取特布斯格谐音,定名为德伯斯站。现在演化为行政区名。  

该镇政府原驻地在盛产空心李的李子溪,后驻地由李子溪迁往现政府所在地杨家坝,为了尊重历史,又与李子溪有所区别,就取名为李溪。

“乌兰哈达”系蒙古语,意为“红石砬子”。以驻地村名得名。

因境内有自然村长岭铺,取首尾两字,故名。

铁买克,哈萨克语,意为烟草。

因街道管辖范围以德宽路为中心,故名。

阿克提坎墩,维吾尔语,意为长有白刺的土墩。

陈食,一种说法是场东端佛岩寺的宋代残碑记有“大宋陈市里”字样,后改为陈食场,街道由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相传一陈姓乞丐将乞讨所余食物储存于场东端南侧三官殿前一块形如仓石的巨石里,清初取“陈食仓饱”之意。

因原驻地“黄泥铺”,借用首位二字,故名。

全椒得名,说法有二。一是相传古代高阳氏在椒陵山(今县城釜山新村一带)建立古椒国,汉高祖四年(前203),汉高祖在椒邑置县,因椒邑多全姓而得名。二是县城踞山而名。《广韵》:“椒,山巅。”全椒即巅多也。

相传明朝建庄,据万历庚辰(1580)夏五月碑文记载,原名闫家庄,因姓氏得名。又传严嵩失势以后皇上赐金碗银筷,命其乞讨为生,后流落此地,本地有街称“爬狗街”,即为其经常出没之地。严嵩人称“严嵩老”,于是人们以“严阁老”命名此地,后人䀲其名,改称闫各庄。因镇政府驻闫各庄村,故命名为闫各庄镇。

浩特芒哈系蒙语,汉语意为象院套一样的沙岗子。

2324 2325 2326 2327 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