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三年间,名儒大哲学家王阳明在境内栖霞山上(又名龙冈山)创建龙冈书院,授徒讲学,悟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成为了“致良知”的思想雏形,所以史书有:“贵州自有书院始于黔中,黔中自有书院始于龙冈”之说。为纪念王阳明先生,弘扬阳明文,故名。

波斯坦铁列克,柯尔克孜语,意为杨树绿洲。

镇政府驻地𬜯塘圩,故名。因圩镇地处“大𬜯”和“大莲塘”两自然村相接之处,各取一字名“𬜯塘”。“𬜯”字(当地读音:lǎng)

以境内东有麒麟寺,西有凤凰嘴,取“麟”的谐音“林”和“凤”故名林凤。

自20世纪50年代始,大批文艺团体在此选地筹建,文艺单位相对集中,故名文艺路。

地处四都源,故名。

因境内有名胜白云洞,故名。

克音河流经本乡。

原名新民店,因戏班演出驰名,清末更名演艺集,后简称今名。

原是布满森林的丘陵地,传说唐乾符年间,有号白水仙者的陈篷居此,故称白林,后雅化为白琳。

缘自“召公治陕”的典故。召公为周初三公之一,据《春秋公羊传•隐公五年》和《史记》记载,西周初期,周、召二公分陕而治,召公主政的“陕”就在今天甘棠街道一带。世传其爱民而重于德政,故有召公巡行听讼决狱于甘棠树下的故事,在陕州留下了“甘棠遗爱”、“甘棠之思”等千古美谈。

明嘉靖年间,任、陈、阎姓先后由杞县、仪封迁此,呈三足鼎立状分建任庄、陈庄和阎庄。后三村闹事不和睦,纠纷迭起。清咸丰三年(1853),杞县知县杜峰岭出面调解,使相邻任庄、陈庄和阎庄三村言和,筑寨合一,并兴集会,取人和永睦之意得今名。

“仁里”一词出自《论语.里仁》“里仁为美”。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后称风俗淳美的乡里为仁里。仁里物阜民丰,人民热情好客。清末年间,此地民间贸易活跃,商贾云集,遂称仁里集。镇政府驻地位于仁里集村,故得名“仁里集镇”。

因其是明清时期各都中最大的粮食产区,“斛”为古代粮食量器,亦作粮食的代称,故名“都斛”。设镇时沿用此名。

祈福农业生产年年丰收,乡内居民以朝鲜族居多。

因境内“曲兰亭”得名。

因地处县驻地西侧、凯江河畔的小平坝上,故名。

王尹:明代称王尹为胡寇家寨子,清朝雍正年间,王、尹两姓人口繁衍,形成王家川、尹家川两个大村,合称王尹家。王:“天下所归望也”。王的本义是三划相连谓之王,代表天、地、人。也是兵器钺的形状,能掌握和指挥种钺的人就称王,是权利的象征。王姓出生帝王世家,是王姓先人对权利和血统概念的崇拜,是一种图腾,最终产生了王姓。尹:尹,治也。尹字像人手执杖之形。手杖是一种权利的象征,手握权杖即表明有权力处理大小事务。尹的本义是治理。后来多用于官名。尹人的先祖是长期世袭有权力官位的后代,而且崇拜权位,他所在氏族遂以尹为

2313 2314 2315 2316 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