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黄氏于清同治年间先后在社官树旁,山迳口建立圩场,称老社迳圩,清光绪初年该地周围李、曾、周、袁、刘、邓六姓在其上端开辟新圩场叫“六合圩”。1936年,改称社迳圩,故名社迳。

长洛属丘陵地、农林业盛产、综合商店多大家都到长洛圩上进行交易而得名。

虎𬇙,旧村名。因其西南与古田白溪岔山脉相连接,山脉似“猛虎下山”状,虎首向蕉城,尾朝古田,虎𬇙则位于虎首附近。当地群众修一渠,通上堡村流经溪东村,有挡住虎首之势,方言渠为“𬇙”,故名。

以驻地辛寨村命名。

明代王姓在此定居,村周筑土墙,初名圈子村。明末又建楼房,易名王家楼,简称王楼。

传明末有大户陈、吴两姓在此居住,故名。

“黄盖”指人名三国东吴名将黄盖;“湖”指湖泊;“镇”指行政区划。

满语称“珊延倭赫河”,意为“白石河”,后音转为“珊石河”、“商石河”、“山石河”、“山市河”。以境内的山市河(上石河的音转)得名。 

“岱海”系蒙古语,译为“代嘎淖尔”,“代嘎”指二岁神马驹,“淖尔”是湖泊、海子之意,取像神马驹一样茁壮,永不衰败之意而得名。

境内有一石拱桥,桥的东西各为一山岗,形似象的耳朵,桥南临溇水,历来是航运码头,商业发达,逐渐形成一个集镇,通称象耳桥,又简称象市,镇由此得名。

因处在广东省与江西省交界地带,故名。

明洪武年间(1368-1398)设东、西、南、北仓廒该村称北九仓,后废仓廒建马场,改称北九场,清朝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和亲信王公大臣西逃,路经北九场村,住进张家大院,当时村里鸡不叫、狗不咬、很安静,故慈禧太后起名太平庄。因乡政府驻太平庄得名太平庄乡。

因元和塘纵贯街道辖区,故名。元和塘,原名常熟塘、州塘,唐元和三年(808),苏州刺史李素疏浚齐门至常熟河段并更名。

境内有一条河弯弯曲曲,涨水时河水犹如一条巨蟒弯曲而下,该河取名曲水。

“腊久”意为“黑发髻山状”。

唐宋时即为白土镇,亦称白土寨,因境内蕴藏丰富的白垩土而得名。

“畅”黎语意为“田”,“好”黎语意为“平缓宽广之地”,意为平缓宽广的好田地。

青阳岔原名“双杨岔”,指道路两边杨树成长茂盛,青阳是指早晨的太阳,意为此地像早晨的太阳般蓬勃,故名。

2209 2210 2211 2212 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