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子乡古代为冀戎活动区域,秦汉时属冀县,北魏曾设当亭县,隋代属冀城县,宋元时称夕阳镇,明代改为关子镇,为州城以西第一大镇,天水至甘谷咽喉要道,清代称秦州关 民国为天水县第四区。解放后,关子为第十区,下设关子、冯金、源、七十里铺、石川等乡。1956年合并为错口区关子乡,1958年设立关子公社。1960年成立关子区工委,1961年划分为关子、中灵、耤源、玉阳、冯集5个公社。1968年合并为关子公社,1971年划归天水市,不久复归天水县辖 1983年改为乡,1985年划归秦城区。
取“安宁之乡”而得名,寓意安静宁和的地方。
1933年设乡时,属清平局和升平局共辖地域,取清平、升平二局首字,故名清升,后以此得名清升镇。
清《百城烟水》中说:“塘(即大运河)自北来,至此向东而南,向西复南,俨似弓形。唐范传正治水劈河而直其路,斥土为二,故名八坼”。另据清乾隆《吴江县志》载,八斥(坼)在宋陆游《入蜀记》中作八测,一作八赤,一作八尺。
据《容城县志》记载:“汉封降王有容氏于此。置容城县。”容城一名的由来,盖从“有容氏”与“成侯国”各取一字而成。而“城”为“成”的衍变。
因地处高原,地势平坦,曾名垣上。住户刘姓居多,故名刘家垣。
因白马语“木比”从语音上演变为“木皮”,意为土司老爷居住的地方,语意中含有幸福的意思,故名。
因该镇境内有一乐山,故名。
因境内有一渡口,古时历代官员往返雷、琼赴任或公干皆由此渡口经过,故称此渡口为官渡,故名。
因该乡取山外有山之意,称外山乡。
安姓居民居住的村落得名。
以钱镠平定刘汉宏、董昌之乱,故得名安昌。
其所辖大部分地段为南关一带,因驻地南关路得名南关街道。
因王姓为大户,曾名王庄。后因重名,改称大王庄。镇驻地位于孤山,故名大王庄镇。
因地处陆浑水库两岸,故名。
隋大业元年(605),隋炀帝在洛阳营建东都,涧西为皇家西苑,苑内造山为海,海中造蓬莱、瀛洲、方丈诸岛,海北有龙鳞渠,沿渠建有16座宫院。涧西道路命名多以城市和大山脉命名,兼之涧西为皇家西苑时建有瀛洲岛,瀛洲路故此命名, 与西部蓬莱路相呼应。
因取境内二酉、朝华两村末字合并,故而得名。
因辖区内云龙山为闻名全国的50座名山之一,头北尾南,蜿蜒九节,状如游龙,绵延起伏,故得名。
热门文章
稻城县
李俊乡
田坝乡
温峤镇
乐业镇
盱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