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狩二年(前121),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改衡山国为六安国。市因此而得名。

宋金时有三姓人建庄,由黄岩都、郭庄都、石马都三个都级交纳皇粮,故名三都。

《淮南子·墬形训》:“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高诱注:“岱岳,泰山也。”因辖区内有泰山而得名。泰山古时亦称岱岳,故名。

因镇政府驻地何坝村得名; 以何姓居多,处川坝地区,故取名何坝。

因生机历代为彝族居住的地方。原地名彝语“瑟基”,意译为树林旁边的村寨,后译音讹为生机而得名。

以集市得名。因大厂人采集、凉晒、销售“芦子”得名大厂街,用街子的专名命乡名,故而得名。

王,为姓氏;场,为集市;王场,即王姓人家聚集的集市。

昔传七仙女下凡游览至此,见半岛如鹏踞海,行若大鹏展翅,故以“大鹏”名此地,设立街道时沿用此名。

传说早年境内的长虫山上有蛇无数,经常在河中浮游,当地人称此河为“龙江河”,后来演变为“浓江河”。

镇名来源于境内河流溪河。明成化《中都志》卷二《山川》“临淮县”条:“溪河,在县东北五十里,水流入淮。”溪河流到此处水深河宽,故称大溪河,因镇政府驻此地而地名。

“宏”指“宏大”,“村”指“村庄”,该地村庄横建于河岸取名横村,后村镇发展宏大,取名为宏村。

因驻地磨溪桥得名。

“洵”指“洵溪”,“口”指“小溪汇合的口”,“洵口”意为此处洵溪与几条小溪的汇合处,故称洵口。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置高明县,建城墙,称高明城,后简称明城,故名。设镇时沿用此名。

因其以辖区内主要村落谢家集命名,谢姓聚居,村中有集市,故得名。

因境内庆隆场、庆隆庙而得名。

因旧时称谷阳城,故取名为谷阳镇。

“生格”意为“狮子”。

215 216 217 218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