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镇名为派生名称,由境内一村名称派生。

因宋代巴渝第一状元冯时行任奉节县尉时,曾在此劝课农桑,故名。

旧时乡政府驻地前面有福田寺,故以寺名福田乡,街道名称沿用,故名福田街道。

因山上有塔,故名塔山。

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突然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一条白龙,直冲九霄。公孙述故弄玄虚,说这是“白龙出井”,是他日后必然登基成龙的征兆。于是,他自称白帝,于此建都,所建城池紫阳城(子阳城)取名“白帝城”。

地处弥勒城西部山区,以序数命名称西三,故名。

因广东省西南沿海之滨有一条河流,名叫漠阳江。漠阳江中下游的地域,历史上称为“阳江”,人们口头习惯称阳江境内西部为“阳西”,东部为“阳东”。因地处阳江西部,故名。

因古时该区域为歙县地治,歙县徽城镇古称徽州府,黄山市成立后,划歙县部分乡镇置徽州区。

因昔日河两岸柳丛“细密如毛”,故称“柳毛河村”。

“团山寺”指寺庙名,“镇”指乡级行政区划。

因方氏家族于此建庙宇,得名方庙。

从玉峡关的风门口,沿经龙镇,到马鞍山山势不断,仿佛像条龙,村边有一条溪水从该地通过,取名龙溪。

因昔有香茅水库,后改“茅”为“蜜”成香蜜湖,故名。

因境内主河尤溪贯穿全境而得名,以及唐代前邑内土著人多姓尤,因而名县的说法。据民国《尤溪县志》载:“尤溪”原名“沈溪”,唐末为避闽王王审知讳改“沈”为“尤”,后“沈溪”遂为“尤溪”。

从前这个地方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钱,一户姓林,两家人的关系很好。钱家为了留住林家,专门拿出好地十多亩,全部栽上柳树,并把这块树园子取名“留林园”,后来叫着叫着,这里就叫成“柳林”。

建国前,地名已存在。原名小兔场,以“卯”日赶场得名,俗讳“兔”字更名自强,寓意人民“自立更生、自强不息”。“自强”之名源自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之句。建乡时沿用“自强”之名。

此处大康与境内大匡山同义,表示山形如筐,文从雅意,沿称大匡山,宋时因避太祖赵匡胤讳更名大康山,故名。

古代城外为郭,部分村庄分布于城外之北方,故名北郭,乡以村得名。

2122 2123 2124 2125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