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以原辖区内东沙乡的坝溜村取名(注:现属绿春县管辖)。坝溜系汉字译写的傣族地名,坝指场地,溜指攀枝花树,意为攀枝花多的场地。

古代驻军名。《道州志》载:“蒋居山在州南40里,联络九嶷山苍梧之圩,设滴水、洪塘、靖边、周塘、中军五营统之”,此为洪塘营。

明朝永乐二年(1404),山西洪洞县移民迁此定居立庄,因当时附近有一紫色大塔,取名大紫塔。因乡政府驻大紫塔得名大紫塔乡。

三水为长江、淮河、黄海,因三水在姜堰汇聚又用三水借喻姜堰。

根据兵团团场统编番号得名。团部驻地棉丰:因几十年来这里棉花年年丰收而得名。

始建于元代,因常闹火灾,故称“火照营”。清乾隆年间(1662-1722)发现此处有大量燧石可采,遂借此改称村名火石营。

据传清同治九年(1870)因新建街子得名。

因此地场北有条小溪进入嘉陵江,在入江口上下二百米左右的回水沱河段多鱼虾,常有人在此搬罾捕鱼,故名搬罾。

相传是折桥镇位于临夏市东郊,因东端原有一座连接东乡族自治县的木制“叠桥”而得名,后逐渐沿用成“折桥”,又因为是乡级行政区域,故而起名折桥镇。

尚德原名“雄德”被来往人误叫为“穷德”后改为“尚德”,即崇尚道德的意思。

意为此地以前交通便于,重要交通枢纽。

相传清初有一和尚名叫释本周,在此修建一座大乘寺,因香火旺盛,形成集市,遂命名为大乘场。

取共处和好之意,因而取名共和镇。

“德姑”,彝语,意为山埂重叠而稳固。因境内德姑、溪底两村名,各取首字得名。

因楠桠河水流经此地,出现大的“回水”,后取其“回笼”的谐音得名。

根据兵团团场统编番号,以团场为单位编排的数字作名称,团部驻地“柳沟”,驻地内有自然沟生长红柳而得名。

因办事处驻梨园村,故名。

核心区北白村自然村——玉泉庄,据传,此地水源缺乏,村人视水如玉,故取名玉泉庄。近年,北白村在玉泉庄村打出了温泉水,开发出集山、水、花、温泉为一体的度假旅游胜地,命名为玉泉谷,故名“玉泉路”。

2116 2117 2118 2119 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