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处青海湖之南而得名。

因“哈溪”为藏语哈赤之转音,意为父王之座,相传古代有一吐蕃万户居住,为古地名沿用至今,故名。

因相传古时有许多鹳鸟栖息于此,命名为鹳洋,溪曰鹳溪,又因“鹳”与“管”谐音,被称为管洋,民国时把“洋”改为“阳”。故名。

以山命名的城镇。

根据很早之前此地的苏家集市而得名。

因乡政府地处县城南大街,故名城南乡。

“向阳”在此指代向着希望,向着梦想、积极向上之意。

“鸬鸟”之名,以鸬鸟山而得。此山形如巨大鸬鸟伏于地上,故名。

据《安徽通志•舆地考》载:“石磬山(在灵璧北七十里)……北里许,有地名钓鱼台,此古者泗水抵山下之证。山下水曰渔沟,亦因此得名”。

从七姊妹山发源的河水流经集镇的一段河面比较平缓,形成了一个长潭,取名长潭河。

高指高步头村、峰指张峰村。

辖区有七虎林河和七虎林山。七虎林,系满语“稀忽林”之转音,为“沙鸥”之意。

侗语称飞鸟的翅膀为“坝”,寨子为“宰”。侗语意为村落地形如飞鸟翅膀。

金门路 ,以福建省金门县名称命名。街道设立时 ,因辖区内金门路得名金门路街道。

清朝末期,炮台村东山有个烽火台,上有石砲一门,故称砲台镇,后改为炮台镇至今。

因街道驻原田墘圩,故名。田墘圩原因被海潮冲刷,地面破碎,地势龟状畸零,取名“田畸”,后取方言谐音改为“田墘”。

相传,昔义军途经此地,马鞍落入河中,乃建“落鞍寺”,后谐音“乐安寺”。

“天顶”指山名,以前辖区内有一山头呈顶立地之势。

2102 2103 2104 2105 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