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年间成村,因庄内住着周、井、户三姓人家,故称周井户庄,后陈姓迁入,成为大户,同时建有楼有舍,遂改为陈楼。

花香原名“花空圩”,传所辖的花香自然村内曾有一个坑洞,此坑上长花树,下为空地,人们在此开设圩场,得名“花空圩”,后一位地理先生见此地花木繁荣、芳香四溢,改称为“花香”。

辖区政府驻地在神岗村,因北边山岗上有座神岗庙,“神岗”此处指庙宇。

利东镇驻地原名“广利东”为清代晚期一商号名称,后沿用为地名,并简化为“利东”。

因位于张公山脚下而得名。

“良田”为良田万亩之意,寓美丽富饶。

明末清初,戴庄住着戴姓三兄弟,由于辛勤劳作,在此繁衍生息,人口迅速增长,很快形成了村庄,故而得名戴庄。

驻地梧桐村,梧桐村因古时村东有梧桐树得名。

相传唐时有姚娘,善理财,乐善好施,死后,建庙于北门山,明初倭寇侵扰,洪武二十年(1387)大将汤和上言宜于北边置卫所,抗倭寇,于筑城抗倭,其面山北海,四面环山,故名临山。

因所在行政区域及工作职能而得名。

该村冀姓村民较多,故名冀家村。因乡政府驻地冀家村,命名冀家村乡。

因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修筑县治城垣,背靠凤冠山,故名。别称:犁城。

因政府驻地五里铺,故名。

因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在广通镇东十里许筑一坝,名为下坝,故广通镇又名上坝;1929年实行区乡体制,因广通镇在县城之东,故将广通镇更名东坝镇。

川:甲骨文像大河流水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本义:河流。王:王,“天下所归望也”。三划而连其中谓之王,三划代表天、地、人,是古代君主的称号,这是王的本义,王,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一种斧状的兵器形状。这种兵器称为钺,古代的帝王和诸侯用它来指挥军队和执法监督士兵作战的,它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鱼城原名董家店,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鱼台县治由旧城迁驻后改董家店为鱼城。因镇政府驻地在鱼城,便以村名命名镇名。

因境内有座清溪寺,故名。

清代曾设平富隘。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