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内昌邑屯得名。源于山东省昌邑县。据徐、孙、李三姓宗谱考,清朝乾隆初年,山东昌邑县徐家官庄、下西营庄、李家郜庄等地的饥民,逃荒来到了吉林城东空无人烟的地方安家落户,随后昌邑县的乡亲相继来投,人口渐增,从而形成屯落,聚落者为纪念家乡称此地为昌邑屯。

白峰原名白枫,因山上枫树皮灰白故名,枫、峰同音,即改称白峰。

据传 :明朝初期 ,于、刘、宋、曹等姓来此立村 ,因这里有一甘泉 ,常年涌流 ,取名“龙泉” ,以域 内有以“龙”命名的泉眼得名龙泉街道。

水宽之地名由来有二:一是源于自然现象,因此片村坪中有一小溪,暴雨后,水常漫出,而村庄多居坎上,后因“宽”“坎”音近,故演化为现名;二是源于乡俗文化、乡规民约,因境内少溪河,常遇干旱,乡民常为争水发生冲突,后在乡绅主持下,订立条款,称为“水款”,因“款”“宽”音近,故演化为“水宽”。

以地处僰溪(又名涪溪)之南,故名。《太平寰宇记》:“县在僰溪之南,因为名。”

据传,此地曾设冶炼厂,村址即居于古冶炼厂北,得名北冶。

清咸丰年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大片土地被淹,有一户人家迁此营生,称孤营,因“孤”与“谷”同音,后传为谷营。

相传现康马县河西有一座红色的寺庙,康马就是藏语音译,意为“红色房子”。

明清时在此设巡检司,附近车田、乐居田、田坝三地分别修有观音阁,故而得名三阁司。

位于古襄平城的街道。

从清代中叶起,皮革手工业者多集中于此街,因“浆洗”是古代作坊制革的必经工序,故得名为浆洗街。

因纪念革命烈士陈涛而得名。

因其四周环山,中部低平,涓水河似叶脉状流贯全境。形似一片荷叶而得名。

意为生意兴意,因兴隆镇多数村民从事商贸活动。

跳跃前进之意。

以境内山峰天荒坪得名,山顶上有平坦的坪地,山峰荒芜,故名天荒坪。

因传说古时此地多梅子树,故名。

因此地树多林密,河水环绕,风景优美,碧绿如玉,故而得名。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