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北临营子河,顺河岸而建设,得名顺河。后为乡、镇政府驻地,故名。

1941年11月,因安南县名时与法国殖民地安南(今越南)相混淆,将安南县改名为晴隆县,取紧邻莲城最高山峰晴隆山为县名。

东汉末年,刘备据守徐州,吕布屯兵下邳。吕布为去徐州谒见刘备,路过此地,为御敌进攻,在此地建监军城,故名“监城”;此外,晋朝时,万户侯石崇在下邳有花园名“小金园”,石崇因长期往返于徐州和下邳,在此打尖休息,故名“尖城”;也有一说认为五代时徐偃公在此避难,深得民心,死后人们为纪念他,建瞻王庙,以庙为名,故称“瞻城”,后依其谐音称占城。

此地南北两面均为峭壁石崖,地处柏井青玉峡西口,形似一道石门,故名。

含义有4种说法:一为“开垦田地”。20世纪80年代编写《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时,对凯里地名的由来,部分人认为“凯里”与苗语“开垦田地”或“犁田”的音很接近,苗族来凯里开发、定居也很早,因此“凯里”即“开垦田地”的苗语音译。二为“黎姓木佬人”(已认定为仫佬族)。苗族称木佬人为“卡”(Kad)。元泰定二年(1325),木佬人黎鲁、黎平爱起义,凯里之名开始出现,时称“凯黎”。(“秋七月,凯黎苗叛”《新纪》)。明洪武五年(1372)始称凯里,系“凯黎”的演变,并沿用至今。三为“木佬人的田”。木佬人

以境内有土高山自然实体得名,又因为是乡级行政区域,故而起名土高山乡。

黄石口位于三岔路口,二面环山,山上都是黄石头,故名,为黄石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王爱召镇,因闻名遐迩的王爱召坐落于此地而得名。王爱召,明朝万历年间,鄂尔多斯领主博硕克图济农按照三世达赖喇嘛意旨,在此地南部修建两座佛寺。因后裔受封郡王衔,故称“王爱召”,蒙古语意思为郡王佛寺,故得名。

“黑山头”为“哈拉乌列”的蒙古语汉译,因在镇东北2公里处有一座山,每当雷雨之时,山头有黑云笼罩,山呈黑色,蒙古族称哈拉乌列,汉译后结合自然景色实际故名。

因城郊有清澈的环城澄江河清澈而美丽,故名。

老百姓俗称“国铁成都南站”为“火车南站”,因火车南站位于此辖区内,故名。

以境内沙洲圩堤得名。

因东汉著名神医华佗出生于该镇小华庄,而得名。

清嘉庆年间在此修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宇。

“尺犊”意为“万石”。

因各取多宝寺和扶君场一字得名“多扶”。

因辖境中部有乾溪穿过,建国初以溪流分乾东、乾西两乡,后两乡合并,沿用乾西一名。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丽水本名恶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唐大中年间刺史段成式治理河道,铲除水患,将恶溪改名好溪。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