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凯里市
拼音
Kǎilǐ Shì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贵州省
所在城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所在区县
凯里市
名称含义
含义有4种说法:一为“开垦田地”。20世纪80年代编写《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时,对凯里地名的由来,部分人认为“凯里”与苗语“开垦田地”或“犁田”的音很接近,苗族来凯里开发、定居也很早,因此“凯里”即“开垦田地”的苗语音译。二为“黎姓木佬人”(已认定为仫佬族)。苗族称木佬人为“卡”(Kad)。元泰定二年(1325),木佬人黎鲁、黎平爱起义,凯里之名开始出现,时称“凯黎”。(“秋七月,凯黎苗叛”《新纪》)。明洪武五年(1372)始称凯里,系“凯黎”的演变,并沿用至今。三为“木佬人的田”。木佬人系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苗族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境内还遗留有若干与木佬人有关的地名,如木佬寨(VanglKiad)、木佬坟(FangXLiangXKiad)等。因此,凯里即“木佬人的田”苗语音译。四为以凯里全称“卡岭卡拱”(KadLingxKadGhongd),镰刀和美食市场,引申为“集市贸易与美食之地”。
名称起源
系苗语音译得名。
名称历史
明洪武十四年(1381),于今清平镇设清平堡,二十二年(1389),改堡置清平长官司。二十三年(1390),于清平长官司置清平卫,长官司、卫同城,属贵州都司。成化十二年(1476),置安宁宣抚司(治今市区北部),隶播州宣慰司。弘治七年(1494),废清平长官司改置清平县,隶都匀府。嘉靖元年(1522),改安宁宣抚司为凯里宣抚司,属清平卫。万历二十九年(1601),划入平越军民府,三十五年,降凯里宣抚司为长官司。清康熙七年(1668),省清平县入麻哈州,十一年,裁清平卫,复置清平县(治今炉山镇)。雍正十二年(1734),以凯里长官司地设凯里县丞。乾隆元年(1736),置凯里卫。1913年,改清平县为炉山县,以凯里县丞设凯里分县,属黔中道。1935年,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36年,撤凯里分县。1937年,直隶省。1949年,属镇远专区。1952年,设炉山县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置炉山苗族自治县。1956年,复名炉山县。1958年,撤炉山、丹寨、雷山、麻江4县,置凯里县。1961年,析出雷山、麻江2县。1962年,析出丹寨县。1983年,撤凯里县置县级凯里市。
热门文章
干城乡
导墅镇
太清宫镇
北塔区
夏甸镇
朔北藏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