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多数居民姓刘,以前是个集市,故名刘集。

据传,以前在火烧寨建集市连年遭火灾,后有一四川人云游来到此地,指点迁至现今驻地,人们认为是天上辰星指定,故名。

早年间此地有一片桃林。

以黄洋(河)而得名。黄洋(河)上游属黄土地带,洪水季节水呈黄色,故名。

“乌尔禾”是蒙古语,意为“套子”。

据说此地从前叫“壶落”,因杨天应收云雾在此掉落一把水壶而得名,后演变为扶罗。

皮山,汉代地名。维吾尔语称固玛,清《西域图志》作固璊。

昔为黔滇古道塘铺,因设置时间晚于安顺头铺、二铺、么铺,故名新铺。

据清“朔平府志”记载: “府城右玉县附郭”。明洪武二十五年初,设定边卫筑城,永乐七年复设大同右卫筑完,正统间以边外玉林卫内徙附入为右玉林卫,嘉靖四十五年重修,万历三年砖包,周长九里八分。康熙年间两次重修,雍正三年巡抚诺珉于右卫置朔平府。“右玉县附郭为关外重地”。

“古驿”指古代襄阳的驿站,古驿镇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驿站和襄阳地区始建最早的驿站,同时也是襄阳地区最大的驿站和存在最久远的驿站。“镇”指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

因地濒钱塘江,故名。

明洪武年间,有一驿官叫刘振斌,在此建立驿站,后改为聚草屯粮之所,当时称此村为刘振斌屯。1949年,改为刘振屯。

相传镇北有清池漾,漾中有“麻姑炼丹台”,故横贯镇南北的主要河流称之为“麻溪”,镇名由此而来。

明末,张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因地处岗地,称张岗。1911年豫南巡辑营统领袁家骥(袁乃宽长子)在此筑寨建宅,改称袁家寨,后简袁寨。

腰新屯与前新屯、后新屯于清代由汉人垦殖所建。三屯皆为新建屯落,分为“前新”、“后新”。居中者为腰新。

藏语,意为“村中一海子”。

张姓居住较早,相传村西有石桥,故名张桥。

原名羊头神,先居民羊姓,在族中享有崇高威望,故名羊头神,后改为阳头升。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