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石榴坂,因据说建村前这里是一块长满石榴树的山坡平埔,建村时就把村名称为石榴坂村,故名。

北宋983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出现“五祐”场名。“祐”“佑”通用,而成今名。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张氏自胶州西关迁来立村,后因村民大多种瓠子瓜,人们便俗称村名为瓠子屯。又因瓠子的学名写作葫子,人们便将村名写为葫子屯,也有误写为胡子屯的。新中国成立后,简称为胡屯,镇政府驻地胡屯村而得名。

意为沿正确发展之路前进。

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建立政权前,曾在此设招兵台,后成村称王招。演为王召。

桃城,又称“州内”,永春古称“桃源”,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请升为州,辖德化、大田二县。永春县城背依巍峨大鹏山,面临悠悠桃溪水,一年四季,冬暖夏凉、花红柳绿、茶果飘香,博得“桃城”的美称,桃城镇因此得名。

因位于大南山山脉北面,故名。

西江,是苗语“仙江Dlib Jangl”音译,意为苗族“Dlib”氏族居住地。西江原称“仙江”又称“仙祥”,苗语演化,据传,古时候,这里是一片林海,林木幽深,霾蓊雾郁,欧王、欧整雅、白水河等几条小溪淌流下来,汇成一条小河滔滔向北流去,与山林相映,静谧幽邃,是难得的宝地。各路神仙不时云集此地集会,天上仙女也常下凡来这个地方览胜。因而这里成了神仙的领地,仙人常做的地方。后来,人们把这个地方叫“仙方”,把西江河称为“仙江”,后改称为西江。

街道驻地村初名山亭,后称“山亭街”或“老山亭街”,得名于“山中之亭”。明万历十三年(1585)《滕县志》记载:“山亭,在高山之前,於菟城后,飞云台上,俗传为於菟丞相所筑,山亭之名以此。亭废,台尚存。”镇改街道时,因新建城区四面峻山围绕,故名山城。

原称古溪,县志载:溪口唐时名曰“古西溪”,系依宣州南端华阳河上游河道为界定名。河东称“东溪”,河西称“西溪”。延至明代,地方父老见西溪之水均来之于南端泾、宁、宣3县交界的八条坑、塌泉河,两水汇集于古溪镇,诸溪汇往华阳河口,流向水阳江。鉴此,即将“古西溪”改称“溪口”。

“铁门岗”由铁门槛演变而来;“乡”指行政级别。

因街道办事处驻宁北街得名宁北街道办事处。宁北街因位于宁晋县城区北部而得名。

英尔力克,维吾尔语,意为新水渠。

境内有白桦火车站,寓意白桦树很多。

传蒋姓始居,建有祠堂,又设有驿站,曾名蒋祠铺。又因距县城十里,得名十里铺。

有“迎驾”之意。镇系松桃苗族自治县乡级行政区。

此地平坦,似平原地带。

“府河”指曾都区境内河流;“镇”指乡级行政区划。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