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称漳水为“衡漳”,汉代经学家孔安国注:衡,横也,言漳水横流也。郦道元《水经注》称之为“衡水”。

此地最早以前为康姓人居住并开设店铺,清末民初由数家店铺发展为小集市而,得名康家集。又因是乡级行政区域,故名康家集乡。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王姓在此开设店铺,取名为“得胜号”,该处命名为得胜屯而得名。

以境内欣悦湖命名

陇县原名为陇州,因地处陇山东阪而得名。陇:地理位置。

因境域内有中外驰名的卢沟桥,故名。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2)将诸小圩并成大官圩(今大公圩)时,最后在此拢口,后将拢改为陇,故名大陇口。

以其西部山区之里湖、外湖湖上常见云雾缭绕取名湖雾。

因圩背三座似“龙头”的小山,形成三足鼎立,取名鼎龙,别称龙冈头。

“哈达阳”系达斡尔语,意为“石砬子下面有深河湾”, 为“哈地阿沿”,村名由此而得,后来演变为“哈达阳”,所在地哈达阳村,因村东有陡山,山崖之下有深水,故得名。

以旧城瑞安门(俗称大南门)、永宁门(俗称小南门)得名。

因镇政府驻南高营社区(原南高营村),取“高”“营”两字得名。“南高营”,明洪武初年(1368),在此处设置前所(百户所),为军屯之地;明正德三年(1508),何遵(第七氏)从今北高营迁来,这里始称南高家营;1958年,称为南高营。

陈滩、袁滩等河滩的合称。

果园镇,盛产果树,生产各类果实,又因为是乡级行政区域,故而起名果园镇。

传清乾隆年间南岳建圣帝庙时曾在此取瓷泥烧制琉璃瓦而得名硫瓷坑,日久成市,故称“硫市”。

相传,宋代名相寇准曾一度同眷属避居于此,故称寇店。

因位于淮河之北而得名。

黄埭古名春申埭,因战国时期,楚相春申君黄歇在此兴修水利时,以土掩水,筑成堰埭,故名春申埭,后称黄埭至今。

1898 1899 1900 1901 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