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朝的典籍中。《周易》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合,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尚书·大禹谟》中也说:“野无遗贤,万帮咸宁。”寓意普天之下全都安宁。

因位于古同官县城外靠城门的一片地区,故名城关。城关街道,1980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以驻地和管辖范围而命名。

明万历年间,朱氏自黄冢集北三里朱楼迁此,建一佛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黄河水泛滥,遂迁寺西南,相距咫尺,新铸重1600斤大铁钟,经佛寺改称钟峰寺,后叫中峰寺,今名中峰。

以先人开垦成田,简称芦田,由此得名,乡镇府最初设在芦田李家,以此为名,取名“芦田乡”。

雅瑶:指雅瑶街,传光绪二十六年(1900),群众为交换货物而在烧砖窑的地方建立圩场,取名“瓦窑”,后改为谐音“雅瑶”。县以下行政区划单位。因该驻地位于雅瑶街,故名。

因地处原绵阳科教创业园区,故名。

明万历《黄岩县志》卷十二:“永宁江······旧传宋杜清献公生时,澄清三日,因名澄江。”地因江名。

此地居民喜欢在此栽种竹子,最多的要种几十亩,远远看去是一大片竹林,故人们把当地取名竹园,乡政府驻地原名“家竹园”得名。

“合庆”所辖区域内居民点名称,系顾氏七十二世孙顾彰,号益斋,所开店铺名顾合庆,第二年成市,第三年店铺林立,商业发达,形成集镇,故名合庆镇。

因辖区内岩石看上去像是横向生长,层峦叠嶂,气势巍峨,以此命名。

清嘉庆年间,该村位于汝南至万金店的官道边,有一叫刘辛用的人在此开一店,供来往行人吃饭住宿,成村后名新店。后演化成辛店。

“泉吉”系蒙古语音译,意为烽火台。因境内有古烽火台遗迹,故得名。

地处半屏岛上,面朝东海,故名。

因此地单姓聚居,后兴集市,故名单桥集。

明朝初年,冯姓官员率移民来此地立村,前董、前寨、后唐、后寨,合成冯官屯,“屯”为屯民之意。1984年,行政区划调整,设立冯官屯镇。因镇政府驻冯官屯村而得名。

“珞珈”象征坚硬的宝石,也有山石峥嵘,山色秀美之意。“街道”指乡级行政区域。

因境内有红河而得名,古称阳晋川。历史上因河水洪漫被称做“洪河”或“横河”,后取雅名为“红河”。

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西南部,因土默川第二河“小黑河”横贯镇区东西,故此得名。

188 189 190 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