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内永顺村而得名。

林木资源丰厚。林荫幽静,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

湛河北路沿湛河北侧修建,故名。街道因路得名。

因新田由大新、福田两地合并而来,故取大新之“新”、福田之“田”,名新田。

因黄河古道流经于此,取固定河水之意,故名。

境内有黄泥河,故而得名。

以自然地理命名。

“簰洲”指区域名;“湾”指长江水流在此处转了一个大湾的地方,亦指西流湾;“镇”指乡级行政区域。

头枕侯家峪,手扶东西王(佐),脚踩南北宫(村),取之辅佐帝王之意,因此得名王佐镇,故名。

因驻地村庄附近有道口,昔有小径,曾为村庄进入镇里的交通要道,故村名为小路口村,镇用村名,得名小路口镇。

地以近温峤岭得名。又名温岭街。“温峤”之名始于宋前。《方舆胜览》卷之九:“峤山,一名温岭,其地常燠少寒,故名。”温峤岭别称“温岭”“峤山”“中峤山”。《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九记载,温州“以温峤岭为名”。宋设温岭驿和峤岭镇。《元丰九域志》卷五:“黄岩……峤岭、于浦、新安、青额、盐监五镇。” 《嘉定赤城志》)卷七:“峤岭镇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后省罢。”

以所在地方园皆山,原名方园里,后因在山坡地垦荒造田,更名为方田。

明洪武元年(1368),黄氏、刘氏等姓迁此地居住,当时有三个村庄。后把“村”字演变为“春”,并把大岗的集市迁到三春,从此该村便得名为三春集。镇人民政府驻地三春集村,而得名三春集镇。

“马集”,“马”是“姓氏”,“集”是“.聚集,会合”。

据《水经注》记载,北魏时期已有此村,因村庄位于陵阳河北岸,故名。

因县境内关隘重叠,地势险要,长于用武,故名。

明时置米薪关堡,故名。成化《山西通志》:“米薪关堡,天成卫城南二十里”。清乾隆《大同府志》卷2《疆域》:广灵县治南二十三里有米薪关村。

“腾格尔乌拉”系蒙古语,汉译为“天山”。清康熙三年(1664),在镇北的查布杆山脚下修建了成达寺,蒙古语称“查布杆苏木(庙)”。1946年建区时,以查布杆庙名命名查布嘎(查布杆)庙区。1956年7月建镇时,以镇南15千米处的腾格尔乌拉(山)名命名天山镇。1958年,建天山镇人民公社。1980年,改建天山镇。因天山镇前身是查布嘎庙区,所以蒙古语名称一直使用“查布嘎”。“查布嘎”系蒙古语,意为“枣”。

1857 1858 1859 1860 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