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内有南宋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而得名。

因明代坝中有一片大树林,得名。

驻地枫坪村,山坪多枫树,故名。

以辖区街路名命名的街道。

因与盐务街相邻,而得名。

因先民在此开山植树,造田栽禾,林茂粮丰,故名。

明朝年间,张姓由本县清河村迁出,在此建村取名张黄村。因政府驻地在张黄村,故以张黄命名镇名。

因该村地处四条山沟沟口的交汇处得名四岔口。因乡政府驻四岔口得名四岔口乡。

因市人民政府驻右江区百色城得名。百色,古又称博涩寨,壮语Baksaeg,“百bak”指河口,“色saeg”指洗衣服。因其位于澄碧河与右江(鹅江)汇合的三角地带,过去人们常在河边洗涤,故名。另一种说法,百色由古代兵防“博涩寨”演变而来,意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

“白”像霜或雪的颜色,白色象征圣洁;“霓”大气中的一种光的现象,也叫霓虹。“镇”指乡级行政区。

高庙山口原有供奉太上老君的庙宇,故得名。乡以山得名。

该镇自古是通往重庆、鄂西、湘西的商业通道,因商家陆续从溇江边朝高家垭沿坡兴建商铺,遂取溇江、高家垭两地名之尾字合称江垭,地名由此而来。

因位于原阳江城南部,故名。

因是县政府驻地,故以县之专名——广饶而得名。据广饶旧志记载,县名源之于“海滨广斥,饶于鱼盐”,取“广阔富饶”之意。

因地处金坛城东郊而得名。

据史载,永兴因永兴堡而得名。始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巡抚余子俊遣镇羌指挥宋祥置城于山上,是明长城延绥镇东路神木道所辖九营堡之一。以此地自古为交通要道,旧称“塘路”。隋、唐、宋曾于此地设“黑城儿”,后改为永兴堡。战事停息后,村民移居山下,形成集市之村,人们寄希望生意兴隆,故称此名。

“段家”的含义:段姓始居的村落。

“扎麻什”系藏语音译,意为红山,驻地山呈红色而得名。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