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该地以村侧大坪左右有二井而取名“大井坪”,1927年农民武装“东团农会”,打击土豪,清匪扫霸,首战告捷,在此坪集会大庆,故而得名大庆坪。

1956年因行政区划调整时属新增设立的乡级政权,遂取名为“新华”。

通:通往、通向;羊:指白羊山;镇:乡级行政区划单位。

清末一鲜姓村民在此开饭店,人称鲜店子,后人们在此兴场得名鲜店场。因乡政府驻地位于鲜店场而得名。

因姓氏“刘姓”、标志性建筑(墩台)及主要民族“满族”而得名。

以境内平安桥,故名。

早年华氏家族在此居住故名华家,后划归金州发展为街道。

据《赵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六年(1408),赵氏始祖赵北达与郝士志、陈先磊由山西洪洞县应诏迁此定居,成村后命名郝赵陈。明崇祯年间,部分赵姓在村南另立新村,叫赵新庄。至清末陈姓绝,以后此村与赵新庄合为一个村庄,因赵姓居多,更名老赵庄。

传说古时在白石圩北有一白石岗,故名。

因辖区内曾为北朝古县柔刚县所在地,同时“柔刚”兼含遍指琼江流域安居一带的山岗形状之意,故名。

因境内建有清代的“奎文门”,故名。

明永乐二年,安、齐二姓应诏由滦州迁此占产立庄,以姓氏定村名为安家寨,嘉靖元年,髙氏自山西洪洞县亦迁此定居,髙氏人口兴旺,所以更村名为高家寨,后简称高寨。因镇政府驻地高寨,故得名高寨镇。

“孙桥”指该地原来名为孙罗家桥的一座桥梁,“镇”指乡级行政区。

明朝初期,山东王、张二姓移民到此落户,因村中土井数量多得村名密井,后叫成泥井。因镇政府驻泥井得名泥井镇。

因长江曲折回流于此,形如“几”字而得名几江。

取硕望桥、放鹰桥两村首字命名。

因位于光明路中段和南段,取“前途光明”之意而得名。

该村韩姓村民最早定居在黄河大川东岸,故名韩家川。

1843 1844 1845 1846 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