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通羊镇
拼音
Tòngyáng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咸宁市
所在区县
通山县
名称含义
通:通往、通向;羊:指白羊山;镇:乡级行政区划单位。
名称起源
因古时此处是通往白羊山必经之道,故名。
名称历史
五代吴王杨行密元年(919),域内属吴王扬行密地,武清军在域内置羊山镇以征赋税。南唐元宗李璟17年(959),改羊山镇为通羊镇。南唐李煜4年(964),后主李煜置县,以通羊镇、青山镇各取一字,命名通山县,县邑设于通羊镇。宋太平兴国3年(978),通羊镇属羊山县。宋崇宁元年(1102),通羊镇复属通山县。南宋绍兴4年(1134),属江南西道兴国军。南宋绍兴5年(1135),通羊镇复属通山县,此后一直未变。清代,乡镇称为都、会,通羊为元天会。民国初,全县划为10个区镇,通羊属城关区。民国18年(1929),县苏维埃工农政府将全县分为10区,通羊属一区。民国23年(1934),全县划分4个区,通羊属一区。民国30年(1941),汪伪县政府在“沦陷”区设3个区,通羊属一区。民国34年(1945)2月,全县设9乡1镇,通羊为城镇。同年3月,全县设路北区、路南区,其中,路北区辖兴善乡、仁厚乡、寺下乡、城镇4个乡镇。同年4月,全县恢复9乡1镇,通羊为区级镇。 民国36年(1947)8月,全县设7乡1镇,城镇与仁厚乡合为城厚镇。民国38年(1949)6月20日,设城关区(大区镇级),辖有李渡、朱家桥、衢潭、老屋徐、西坑潭、杉木园、隐水、郑家坪、宋家桥、山口、吴田、焦夏、余长畈、附城、港头蔡、南林、石门、雨山、高桥、大港、罗城乡等21个乡和城关镇,城关镇为小乡级镇。1954年,小乡合并,城关区辖大路、畈泥、万家、焦夏、建设、西坑、李渡7个乡(大路、万家、焦夏、西坑不属于通羊域内)。域内湄港乡属厦铺区;泉港属富有区的排楼乡;井湾、洋都、柏树下3村属大路乡。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域内设有城关、畈泥、湄港、建设、李渡等5个管理区。1962年10月,全县设7区1镇,县城单独设区级镇,同时,城关公社改为环城区。1975年,全县设24个公社1镇4场,域内有城关镇、畈泥公社、湄港公社。1982年4月,城关镇更名为通羊镇。1984年2月,全县设7区4镇,域内设有环城区和通羊镇。1987年9月,全县撤区合乡,域内设有畈泥乡、湄港乡、通羊镇。1999年9月2日,全县乡镇合并为13个乡镇,原湄港乡并入通羊镇,畈泥乡并入大畈镇。2000年2月18日,原畈泥乡西片的12个村划入通羊镇。
热门文章
翁城镇
麻城市
东城街道
太平圩乡
潘田镇
招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