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界内挂甲寺而得名。

荆紫关西汉始为草桥关,缘由丹江河上有座大头桥,上铺杂草,加之该地险关隘口,故取名“草桥关”。元改为荆籽口,明为荆籽关口,清为荆籽口关,民国取荆花呈紫色之祥意,使将“籽”改为“紫”名遂延续至今。

镇依驻地郭家屯得名。

因镇政府驻地汊沽港而得名。

石咀即石嘴,传石咀圩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始建,因位于浔江南岸河湾处,岸上岩石向江面延伸突出如嘴,故名。

根据兵团团场统编番号,以团场为单位编排的数字做名称,团部驻地“北野镇”,因地处下野地垦区北端而得名。

旧州,即旧的州府。此地原为清代西隆州治,清雍正八年(1730)州署迁治新州(今隆林县城)后,此地遂称“旧州”。

繁荣昌盛之意。

藏语,意为雅砻江中段。

“兰溪”指溪流名称,“镇”即基层行政区划单位。

白塔街道,因辖区内有一座白塔而得名。

嘉庆年间有满族张、田、齐、崔四姓首居此地,垦荒占地,繁衍生息,故称四家子,但后另有四家来此居住在附近,今新河村,随改称为大四家子。

以镇人民政府驻天宝村得名,取“物华天宝”之意。

“蛮会”意为蛮人聚会的地方,清末天主教在此修建庙,大量的内地移民汇聚此地,当地人称外地人为蛮子,故得名。

因地处鸡冠山附近,原是一片林地称“鸡林”。鸡冠山森林茂盛,地理位置优越,又是朝鲜族居民较多居住。

敬信镇是满族先人乌库伦部的故地之一。在镇内六道泡子附近,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据《珲春乡土志》记载,区境内的罕奇盐场是古渤海、辽、金、元、明、清代时的海盐产地(罕奇现俄境名为卡梅绍娃亚)。

相传唐朝贞观三年(公元624年),罗姓迁入洋中居住且较为富豪,称罗百万,同时有林姓迁入东林村居住,两姓联姻,各取一字为罗林乡,后先后迁入邻乡16村,称为罗联乡,1980年称三山,后复改为罗联,故名。

明永乐二年(1404),回姓自金陵应天府上元县二郎岗迁来,投靠本民族(回族)孙褚村居民,于附近建村,故以姓氏取名为回褚村,后因该村大于邻近其他褚村,故改为大褚村;因乡人民政府原驻于大褚村,且为回族的民族乡,故名大褚村回族乡。

1839 1840 1841 1842 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