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康”取“安康、健康、小康”之意,“厝”在当地方言中意为“居住地”,故“康厝”意为“健康的,小康般的居住地”;又因其主要居民为畲族,故名。
旧时歌曰:“虾蟆把水口,双龙落湖头,谁人得此地,珍珠满嘴流”,又因后门山寺多,故称“寺口”,方言谐音演为“社口”。
彝语,发指岩子,窝指岩脚,政府驻发窝街,故名。
辖区内有明显的八座山梁,含“八大楞”之意。
辖区内有金刀营和北辰小区,两地名各取一字得名,故名。
因辽代古松州城遗址在其境内而得名。
根据老地片名二道桥而得名。
因镇政府驻地(大阳村)得名。汉为阳阿县治所,因村的规模不断发展,形成“户分五里,人聚万家,生意兴隆,商贾云集”的大集镇,特冠之以“大”,故称大阳。
唐代建村,因处汉文帝之母簿记娘娘疑冢西端,故名冢头。
“石桥”意为“唐代一座石桥”。
元朝时,当地有王、江两大户相继兴起,镇的四周河流密布,纵横交错,商贸繁荣,镇区逐渐扩大,1983年王江泾升级为区属王江泾镇。
姓谢的人家在此地开了一家店铺(驿站)。
以溪水得名。洋溪,本为新安江的一条支流,古时作杨溪,发源于杨溪峰。唐宋之际,有杨姓人居于杨溪边上,后人附会以姓得名,当为讹传。《严州图经》“乡里”之下载有“杨溪里”,《建德县境图》上标有“杨溪峰”。新安江江流至杨溪之水来会后,江面显得更为宽阔,地方上以“洋”相表,许是“洋溪”换“杨溪”的由来。
取地势平坦拥有一望无际的稻田之义。
柏板村位于苏村梁南。相传早年“苏村梁”是松柏林区,木工住此伐木解板,故名”解板村“。至明朝时,柏树多过松树,所解木板多为柏板,遂改名为柏板村。
千山,指辖区内的山名“千山”。
因随县命名,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故而得名。
唐初,此地曾设西平州,故名。
热门文章
壶口镇
车桥镇
喀拉苏乡
布伦口乡
临江镇
璜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