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当地政府驻地位于十字路,“字“通”直”,故名。
传清雍正十年(1732)林姓人在路边搭棚卖粥,后渐成圩,得名林圩。
清光绪二年,有一人逃荒来此,落脚于坝土沟的山湾处,后村落扩大,故称此村为山湾子。因乡政府驻山湾子得名山湾子乡。
政府驻木城村,为彝族傈僳族聚居地,故名。木城原称平安山,属边防重地,古人在此构筑防御工事,驻兵守卫,即筑城,后演变为木城。
张棉驿西汉时期外交家张骞于建元三年(前138年)经匈奴被俘后,匈奴王单于见其一表人才、有胆有识,便将公主许配为妻,但张骞始终秉持汉节。后来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返回中原途中,恐带妻儿回长安汉武帝以叛逆罪杀掉他,便在途经张家川时,将匈奴公主和孩子安置在张家川。张骞回长安面君复旨,汉武帝见其一片丹心,不但赦免其罪,封张骞为"博望侯",并钦定张骞长子张绵为亭驿官职,建立驿站在今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石桥村,辖行政、军事为一体。后因羌人不断骚扰,张绵便将驿站迁移到今张家川张棉驿乡所在地。
厢白乡因乡政府驻地地处厢白旗佐地而得名。
辖区内因有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的关帝庙而得名。
过去这片地方是一片河滩和荒地,只有几户农民居住,有七、八间实木结构的小寨子。相传在100多年前,梭磨土司管辖黑水时,组织当地土官、头人强迫人民在这里修了一座9层25.5米高片石结构的碉楼,标志其领土归属,同时作战碉之用。修成后,发现碉楼倾斜,藏语为“落垮”,意为“倾斜之碉”,后来汉字音译写为“芦花”。
表明其管辖范围在三台子地区。明清时期时期修建烽火台,第三座烽火台位于该地区内。
意为“平安、安宁、安定之城” ,故名。
因为是乡级行政区域,且承担本乡政府职能,寓“民康物丰”之意而得名康丰,故而起名康丰乡。
意为鹿群栖息的地方,位于鹿西岛上而得名。
据献县志记载:该村南原系西汉乐成故址(河间国都),北魏后,国除县迁,此处为村,因滹沱河傍村而过,故称河城街。因镇政府驻河城街得名河城街镇。
喀拉苏,系哈萨克语,意为黑水。
据清乾隆《南汇县新志》载,张江栅镇,邑北七十里,一名古桐里。又曰:明隆庆年间(1567-1572),有姓张名江者,于此开典铺,筑栅为防,渐名为“张江栅”(今张江镇)。故名张江镇。
“云龙”系彝语,由“易笼”演变而来,“易”为水,“笼”为围或城,即水围城之意,故名。
因该乡驻地位于丹洋村和翠云村之间,取“丹”“云”二字组名,故名。
大城子,蒙古语“伊和浩特”,汉意为大的城池。
热门文章
航头镇
蒋巷镇
仙回瑶族乡
刘楼乡
渠江镇
店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