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河由宁营流入,呈月牙形环绕邓州市东、西、南3面,传因水流湍急而得名。
“富河”为蒙古语“呼胡格”的音转,是一种鸟的名字。
该村旧时有两条大街,又取兴盛康乐之意称康二城村。因自然村“康二城”得名康二城镇,镇政府驻地康西村为“康二城”分出的行政村。
1949年12月龙安场解放、人民胜利。
因山峰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犹如五岳之岱宗,谓之岱岭(俗称大岭),系畲族人口聚居地,故名。
纪念闻名全国的1943年和1947年的南、北岱崮保卫战命名,得名岱崮镇。
因街后山形似虎,取“弩机射虎”相克之意,名弩机,后取谐音鲁吉得名。
随代吏部尚书牛弘故里,乡民尊称牛相公,故名。清代兴集,曾称相公镇。现为相公镇人民政府驻地。
“南漳”指漳河以南;“县”指行政区域。
据明代磨头村圣母碑记载,聚居于此者掘地得大磨焉,遂因之以为名。(前磨头与后磨头古为一村,称为桃城驿,后称磨头集,明朝嘉靖年间,磨头集部分居民北迁另立新村,自此一分为二,原磨头集称前磨头村。)因镇政府驻地在前磨头村,故取名前磨头镇。
因政府驻地而得名。
1984为新建乡,2001年9月,撤销新建乡和新岗山垦殖场,设立新岗山镇,2003年10月撤销占才乡划归新岗山镇,沿用至今。
因境内有城隍庙,故名。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为儒教《周宫》八神之一。
“王家畈”指地名,因有百亩稻田的平畈,土地原系王姓所有而得名王家畈”;“镇”指乡一级的行政区划。
原镇政府曾驻地莲花街,后镇政府驻地为孤榆树村,但仍沿用原名。
石指石挞塘村、窝指鹤窝垌村,因玉林话“窝”与“和”谐音,且“和”有和谐、和平、稳定之意,故名石和。
明代,王氏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周围低,中间高,形状似土圪垯,曾名圪子王庄。后据地处沙河拐弯处,而演称今名。后设乡以村名。乡改镇并同时更名,因地处滞洪区内,种植莲藕较多,更名莲花镇。
名称取自王封和化客头两行政区原地名首字,寄寓雅风和俗、政畅人兴、以德化民的美好愿景。
热门文章
柏林镇
中峰镇
文利镇
茜草街道
三道通镇
玉蟾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