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位置位于涪陵主城区长江以北而得名。

因地处博罗县小金洞最南端唯一的出入口,故名小金口。

黔城镇因黔阳县治曾驻于境内而得名。

纪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胜利。

因江苏人陈道明等人为避战乱迁居于此,开集市,取名陈道明集,后演变为陈集。

1988年取当地农村新兴集市之意得名新兴镇。

原名石灰溪,因民间利用境内丰富的石灰石煅烧生石灰,并有一小溪流经石灰溪场侧而得名。又清代有安富场,后各取一字名安溪。

因镇政府原来所在地距庆城三十华里,早年曾有人在这里摆摊设铺而得名。

据清代《海州志》记载,阿湖原名阿斗湖,因蜀后主刘禅(阿斗)曾憩息于此而得名。据传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阿斗)战败后降魏,被封为安乐公。他平时无所事事,便来到住在琅琊(今江苏省东海)的舅舅处散心。一天,他在闲逛中遇一奇山,山堆白玉,晶莹光洁,山之北有莽莽森林,山之南有清波静湖和横贯东西的驿道,山清水秀,酷似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于是,他便依山傍湖建起三间草屋,隐居于此,垂钓酌饮,消磨岁月。后来人们便将这个美丽的湖泊称为阿斗湖,再后来省略斗字,称阿湖,阿湖镇因此湖得名。

因沱河系永城境内的第一大河流且该街道办事处位于沱河之滨,故名。

采用清澈的泉水泡茶最相宜。

周前称散村,有散姓人居住(西周,散宜生故里)。明万历四十八年(1830年),在今临川寺建青羊镇,后因尚村地处东西大路口,四通八达,遂移镇于尚村。又传,明代县东两镇,南为上,称上村镇;北为下,称为青羊镇(即临川寺)。清乾隆年间为尚村镇和尚村仓,民国为尚村镇。上村镇后来雅写为尚村镇。

“称杆”因地形如称杆得名。因乡政府驻地秤杆村,故名。

清道光年间,海州一杨姓地主在此建立庄园,后招商兴集,故名杨家集,简名杨集。

云田,据清乾隆《陇西县志》载:“陇西有耕夫村,其名曰:云下田,谓地泽而美也,故称云下田。”又因为是乡级行政区域,故而起名云田镇。

“万松”指万松园路,“街道”原指两边有房屋比较宽阔的道路,这里指中国大陆的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的称呼。

镇政府驻大北涧沽西南侧,东距芦台8千米。

因地处信阳市主城区以东,故名。

1738 1739 1740 1741 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