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湖乡和中莞乡合并,各取一字称为“高莞”。

以方位及姓氏综合命名。相传唐德宗建中元年(780),东方山南麓遍居陆姓家族。俗有“东方山下一片绿(陆)”之称而得名。“陆”指陆姓家族,再有当地读音通“绿”,也寓意风光美好。

清朝乾隆年间建村,是汾川河流域的产麻地,因村东头有个石洞是行人必进之路,故名。

此村坐落在沟内,两面环山,据传清朝年间此地荒无人烟,后来,有王氏人来此开荒种地,建村立庄,欢迎外来人在此定居,人们为了纪念王氏这种勇于开拓的精神,把此村命名为王村.

陈场:指辖区内的陈场村;镇:指乡级行政区划单位。

意为向着光明行进的街道。

明朝初期,建文皇帝朱允炆落难于此,传说他每天早晚站在一块大石上眺望京城(南京),旁边修建一寺院,名曰望京寺。以境内望京寺得名。

明景泰年间,人口居住越来越多,逐渐形成集镇,因街道由西北斜向东南,方位不正,杨姓人家居多,故名杨斜。

因龙勾村河流似农村老表磨粉时石磨上的“龙勾”而得名。

因其境内大溪垴地势突起,溪流纵横,故名。

白崖台,原名白牛台,据传宋末时,在今白崖台村南一里处的刘家沟,有一户曹姓人家居住,并养一头白牛,常在今白崖台放牧,后迁来居民在此建村取名白牛台,后人将白牛台讹传称白崖台。

东风路位于东风渠南岸,故名。街道因路得名。

因驻地地处较高山区,群山围成盆地,而且水源充足,酿成万亩良田,有诗云“四面环山绕盆地,冲头清泉酿其间”,故名。

意为鄂伦春族人民有了新的、兴盛的生活。

因县城地处于榆塞之中,故得名榆中县。

以驻地为伯都讷新城,故名为新城府而得名。

因地处琴江河下游,地势低洼,四周水面环绕,故名。

此地物产丰富,气候较好,故取意为“肥沃而又美丽的土地”。

1714 1715 1716 1717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