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寺湾地处洛河湾的岸边,有标志性建筑泓门寺,距此不远、洛河上游的南岸有香林寺。当地人将香林寺简称上寺,而将泓门寺简称下寺而得名。

西风沟,因其面对是一个开阔的沟谷,为西北寒风吹掠之哨口,故名。

清代曾设置金珠鄂佛罗驿站于此,金珠鄂佛罗为满语,意为长柳的山头,因此处柳树较多,后简称“金珠”,故而得名。

1803年,蒙王奏请朝廷招民垦荒,始有山东、河北贫民来此开荒定居,其中有个姓蔡的先生在这儿开荒。后设立蔡家村和蔡家屯,镇名即由此而来。

因场镇东南两侧有水系名“郪江”,镇以此名。

原名“城关公社”,为武城县县治所在地。1973年县城迁址,此地为老县城,因此得名“老城镇”。

镇政府所在地新甸铺村,西汉设阳县,县南四里有渡津客寓,故名新甸渡,为古宛郢驿道。明嘉靖年间已有集市,清乾隆年间设传递铺,改为新店铺,即新甸铺。

因其地多种植作为丝织染料的红花植物,有“红花地”之誉,故以此得名。

“甘丹曲果”意为“喜足法轮”。

长期泥沙冲积成高地而建村,故名。

“宝华”即风水宝地、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之意。故名。

温都尔勒图镇,“温都尔勒图”系蒙古语,意为“水泉喷涌不息”,故得名。

“港沿”指因设立于堡镇港沿岸而得名。

以民间神话传说命名。

相传村南冢子岭上有庄王坟,埋的是庄王的真骨故村名真村,又因古时狂口是黄河中游重要渡口,水旱码头,县城到狂口是一条交通要道。村子位居这条大道的正中,所以也叫正村。

龙井为龙井市原驻地名称。清光绪六年(1880)前后,朝鲜垦民张仁硕、朴仁彦等人来到此地,在开荒时发现一眼古井。为便于打水,在附近满、汉农民的协助下,在井边安装了“桔槔”即朝鲜族俗称的“龙吊桶”,路人们便把这个村落叫做“龙吊桶村”。后来,早先定居于“六道沟村”识文断字的张仁硕与朴允彦等人商量决定,取“龙吊桶井”的前后两字,合并为“龙井”。从清光绪末年起官方将六道沟村龙井村“两种地名并用。光绪三十四年(1908),延吉厅正式用“龙井村“取代“六道沟村”。

因位于金沙江南岸,故名。

明初后,安阳城东门外逐渐形成的关厢,故名东关。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