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古为萧国(东周时建萧国),春秋时期附庸于宋,秦代置萧县,由此而得名。

镇以驻地力洋得名。力洋位于苍山之南,自盖苍山南麓南流的桃花溪流,经力洋再经毛屿港入海,流入力洋的一段大溪流叫做“沥水”。古人阴阳学说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北也属阳,力洋地处山南水北,即所说的“苍山之麓,沥水之阳”,苍山,茶山别名,南宋丞相叶梦鼎有“苍山十绝”律诗流传于世。沥水是发源于茶山之巅的桃花坑水,故最早地名叫“沥阳”。旧时该地前临海洋,后因海洋淤积,村渐移至开阔洋畈上,村庄南移,离海洋更近,遂更村名为“沥洋”。1962年,力是沥的简化字,又改称力洋。力洋还有另一名叫里洋。据说古时现在的力洋村除

因辖区内有一九里亭,因此亭距七宝、泗泾各九里得名,镇以亭得名,故名。

青田之名,始见于南朝宋郑缉之《永嘉郡记》:“青田有草,叶似竹,可染碧,名为竹青,此地所丰,故名青田”。据旧志记载,此地因山下田产青芝而得名“青田山”,县治设在青田山下,而得名“青田县”,别名“芝田”。

因此地原为乐亭县政府驻地,故名为乐亭镇。

清末年间,因地主李建喜在此根种建村,以村南有座大山,坡大顶尖,取名高个尖山,后居名为防土匪,在村周围建有城堡,遂改名高山堡。因乡政府在高山堡得名高山堡乡。

据传,明永乐二年(1404)王氏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该村地处漳河沿岸,村旁有木桥一座,故名王家桥,后演变成王桥。因镇政府驻王桥得名王桥镇。

因“昔日海潮至此而平”,故名。

置县时以开原、崇化两乡名各取一字而得名。

民国末年,由于战乱,此地居民是由四川大槐树迁徙至此地定居,此地原为一片芦苇滩,后经居民开垦种地,变为一片平川,分为上川、中川、下川,由于地处两山之间海拔较高的山川内,又称滩坪川里,故得名滩坪川。

因其地有一长方形平地,故名长坪。

阿克达拉,系哈萨克语,意为白色的平原。

寓意争当社会主义建设先锋。

境内最大河流块泽河流经该镇,故名。

因境内曾建立有福善场而得名。

因清初靖南王耿继茂在此建耿王府,百姓称其所在地为耿王庄,简称王庄。

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美好的地方,故得名。

公元206年西汉初年设置阳信县,县治驻地信城,故名信城街道。

1686 1687 1688 1689 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