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位于龙王山北麓,原有九条小溪,蜿蜒西下,经高塘涧汇洛水,注入淮河。村民赞其景似九龙戏水,又因地势较高,得名九龙岗,又因镇政府驻地于此,故得名。

1930年番禺人黄泽生在辖区内六百六围东角建一茶室,取名“民众茶室”,辖境因循茶室名,故名。

因境内小地名石坝里得名。

杰勒阿尕什,哈萨克语,为栓马桩之意。

史为淮河渡口南岸,故名。

“青珍”系藏语译音,意为狗与奶牛。因乡驻地以西1000米处,有两小山包,上面的小山包形状如卧着的一条狗,下面的小山包形状如卧着的一头奶牛,全称为“切禾知”,后演变为“青珍”,故名。

因辖内有大塘街(街巷)而得名。大塘即大池塘,乃流经境内的文溪干涸后的残迹,明代填平成街后渐成街巷,名“大塘街”。

因其位于岭东最西侧。

宜黄河流经临川,有渡口,相传明嘉靖时兵部尚书谭纶与左都御史邹元标南浔经此,两人岸上喝酒。邹元标问谭纶:“此为何地?”谭纶想到正在渡口边进上顿餐,随口回答道:“上顿渡嘛。”故得名上顿渡。

“加定”原称“加斗”是一个藏族人名,全称为“加斗措哇”意为“加斗”部落,清末民初时定名为加定乡,之后撤乡建镇,故名加定镇。

地处碓窝坪西南河边,原名“洪恩寺“,清军镇压和尚造反,毁庙宇,杀村民。导致此地成为荒丘茅草坝,因茅同毛谐音且便于书写,故称毛坝河,建镇于此,故名毛坝河镇。

因历史上该地盛产麦子并作为进行麦子交易的场所,故名。

明宣德六年(1431)立于境内的《龙阳郡节判王氏宗亲墓志》碑中即有“古城”一名,明代设古城驿,镇以此为名。

康熙十五年(1676)间,在三台滩发现了一种动物旱獭,蒙语称之为“海流”。后来蒙民在今海流图水库淹没区修建了一座蒙古庙,命名为海流图庙(图:蒙语为村)。从此,海流图引用为地名,得名海流图乡。

因境内鼓山(有“石鼓名山”题刻)得名。

清时镇东北和西北两沟内均出现甘泉。据《水经注》载:很早以前,此地有一苦泉,水呈赤色,味涩苦,羊饮之而肥美。隋置丰羊牧,唐初废。天祐时建村,得名苦泉。明时村庄发展,规模较大,设立集镇,更名苦泉镇;万历时,因苦泉枯竭,更名蒙泉镇。清时镇东北和西北两沟内均出现甘泉,改称双泉镇。

江川一名有两说:一、原由平凤公社分出江山大队,封川公社分出部分大队组成公社,以“江山”、“封川”分别取首尾一字,故名“江川”。二、临近西江而得名。

因福建经略使管辖区域内有福州、建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福建。

1655 1656 1657 1658 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