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什坎特,维吾尔语,意为五庄。

西洛原名洗骡坝。明清时代,盐路疏通,此地地处永岸要道,又临近打鼓新场,运盐骡马到此地河湾处常洗净进街,此河得名“洗骡河”,河边田原名“洗骡坝”。1950年此地设村,以谐音定名“西洛”,从此河流、田原均以此名。

清光绪《嘉善县志》卷二记载“西北诸水汇流于此,一名西塘。界永安、迁善二乡。其东有东塘村,故名西塘”。

由来有三:一、隋唐时期法号“木同”和“山谷”两个高僧来路经此地,同居笔架山下云居寺,白天化缘,晚上在寺中休息常驻此地,做了好多善事,圆寂后百姓为纪念二位高僧将此地命名桐峪。二、西周时期,周宣王御驾东征,一路厮杀,且战且进,不一日来到太行山千亩川一带,路经桐树坪,天色已晚,众将士安营扎寨,休息在长满桐树的山谷中,当晚下起了大雨,茂密的树叶为众将士遮风避雨,此时宣王问此为何地?一将士脱口而出“桐峪”。三、传说战国前已在笔架山立村的百姓为聚集雨水,让息坡的牛羊在回村时便于饮水,携手在村前低洼三岔道口挖

根据所在地理位置得名。1976年,成立市中区,因地处枣庄市中部偏东。位居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而得名。

“尕朵”系藏语译音,“尕”意为河,“朵”意为源头。因位于扎曲河上游而得名。

清初,李氏从东岗迁此居住,当时此地非常荒芜,故名荒沟峪。因此沟之西尚有一荒沟峪(现西荒峪),遂改名为东荒沟峪,后简称东荒峪。

因辖区原新四乡、新民乡合并而得名。

因街道办事处驻新华路而得名。

该地位于瓜峪中游,此村置于见子沟与西瓜峪交汇处,因瓜峪位于黄华峪、马匹峪之西,故名西交口。

位于讷河县城之南,又是通往依安、克山、富裕、拜泉等县的要冲。

因境内驻省属国有大型钢铁企业——莱芜钢铁集团公司而得名。

中伙铺和白芒铺均是五里的地方。

阿洪鲁库木,维吾尔语,意为先哲阿訇的沙地。

此地石山耸立如林,富含石场、磷矿。

张:姓氏;湾:原意为水系附近的居民点,现在泛指一般的居民点;街道:行政区域。

一蔡姓修建戏台,引来各方戏班子来唱戏,看戏的人多,逐渐发展成了一条街,故名。

官渡古地名为细草岗,后易名九龙铺(因九江水汇合而名)。从前有一位礤下人在外地做官,须此地经过,因翁江水涨,无法过去,他便出钱买一艘船并请了船夫渡其过河。后来留下此船及船夫在此处载运过往民众,此处遂成渡口。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位官员,便称渡口为官渡,政府驻地在官渡圩,故名。

1606 1607 1608 1609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