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建场,取镇江桥、龙安寨个一字得名镇安场。

因境内白水寺(据《重修广元县志》记载:“唐贞观时建有净钟院,每夏秋淫雨时,殿之两阶下有白水浸流,后更名白水寺)而得名。

因境内早年多野鹿,每得食必鸣叫,以呼朋引伴。

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朱元璋兵败逃落至此见艳阳高照,便脱下战袍晒干。后朱元璋当皇帝便将此地命名为晒阳,后演变为赛阳。

因此地是兵营古城,故而得名。

“路”指交通要道,“口”指道路交汇处。“镇”指乡级行政区。

因境内三国古战场遗址“天水关”而得名。汉时称天水关,五代时为天水县,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设立天水里,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天水里从成县归并秦州。民国二年,天水里更名天水镇。天水镇自古为商贾往来的重要驿站,兵家相争的重要堡垒。

明万历初年,这里设有永奠、大奠等城堡,后演变为永甸城,得名永甸。

镇政府驻地在大平山圩,原称“平山圩”,“平山”指较平坦的土山,村舍分布在较平坦的土阜上,以形取意,得名平山。1953 年为区别于同县小平山而改称“大平山”。

后此地枫香树成片,叫枫香芸,后简称为枫芸。

藏语,意为“周边长满赖篙”。蒌蒿是菊科蒿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片是纸质或者是薄纸质;正面为绿色、无毛;背面有浓郁的绵毛。它7到10月份之间会开花结果,还会散发清香气味。

以政府驻地(陈区村)得名。

取《徐霞客游记》中的新城市之意。

据传义门村原为王姓一家居住,家大人多,老少几代未分门立户,大家团结一致,此村邻近黄石崖桥,桥边建有路门,故名义门。

  乡政府位于斛山, 乡境有一座山下广上狭,形如“仰斛”,名斛山,村以山名,乡以村名。

明初名玉港。万历年间迁河口,名玉港小河口。由“四围春色,明察秋毫”取名四明。

东汉时期,古黄河穿金斗营镇而过,两岸为水旱码头,商贾云集,财源旺盛,有日进斗金之称,金斗营因此而得名。因镇政府驻地金斗营村而得名。

况场系明代所建,因况姓人占多数,故名况家场;民国初更为况场,街道以此为名。

1598 1599 1600 1601 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