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驻地在大通沟附近,故而得名。

因街路按照由南至北,以序数排列命名的,按此顺序为第二条街,故称。

因境内有大、小神河而得名。

四百年前建庄,因村北滦河从滦县偏凉汀流经此处,故名汀流河。

据传,战国时期建村,因村址处铁山中部,地势较高,故名中埠。镇以村名。

史载:古时为元军营驻地,与峪外驻军的大寨村相对应而取名小寨村。清嘉庆《蓝田县志》记为小寨村。

明万历年间,吴氏族人由山东汶上迁此,因此处地势低洼,水灾频繁,村人修筑民堰,堆土筑坝,大坝成,称吴家坝,简称今名。

因域内有一小溪,溪旁生长着一棵古老的桂花树,得名桂溪。

异龙—系彝语地名,彝语意为“邑”—水,“罗”—龙,即龙吐水形成龙潭,因湖畔山形,故而得名。

此村原名八里庄,因村子一大街形似半璧,易名半璧屯,后改“璧”为“壁”,又名南半壁屯;1925年,以沟为界,分为东、西半壁,因此村居西,取名西半屯。因镇政府驻地西半屯,故得名西半屯镇。

此地有很多杨树。

因其为狄青所筑,为纪念他,将此地命名为青城,又因是镇政府驻地,故而得名青城镇。

根据兵团团场统编番号,以团场为单位编排的数字做名称,团部驻地“坡马”,蒙古语意为边防要塞。

“万源”指万水源头之地,意寓辖区物产丰富,素有“万宝之源”美誉。

“建平”取“建设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之意。

明隆庆三年(1569),通州知州郑舜臣以土筑山聚气,以保通州这块“钟灵之地”,在南通城北筑钟秀山一座,故名。

中华民国初年,形成聚落,在此开江扩土,寓意垦荒精神源远流长。

"两岛"是指仙足岛和甲玛林卡(俗称太阳岛)这两个社区居委会,后设立两岛街道管理这两个相邻的社区居委会。

1593 1594 1595 1596 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