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村时张姓居多,故名。

“鲁北”系汉语,意为开鲁北部,“ 镇”为行政区划通名。

“若尔盖”称谓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清雍正年间(1723),四川提督岳钟琪,因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之乱,由松潘出黄胜关,招抚草地班佑等12部落。同年,清廷分别授土千户、土百户。在授职的土百户中,有“上作尔革”寨。民国时期,境内建有“作尔革”寺。“作尔革”为藏语,后音译为“若尔盖”。第二种说法:据藏文史籍记载,四十年代吐蕃王赤祖德赞(热巴金)时期,即公元815—833年间,王室扶植宗教,顶礼僧人,广建寺院,让钵闸布主管王朝政务,派大臣噶·益西达吉到多麦(今川西北、甘、青地区)收赋贡。该大臣在

德城区域历史上有九达天衢之称,引用“天衢”二字命名。

镇人民政府曾驻花山街,故名。辖区内花山街是因附近的岩石上有花纹而得名。

因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城市西面,故名。

相传于太平天国时期,有几户人家聚居河边,因河水黄浊而得名黄江,在此设镇,故名。

辑安取和安之意。语出《史记·司马相如传》“陛下登基,臣服天下,辑安中国”。意为辑文、安武,安抚之意,表示收拢民心,使域内安宁。又由于辑安在边境,又有治外安内、集体安宁之意后取谐音集安,故而得名。

因乡政府驻地“门坎山”故名。

明代海南卫第九守御所,故名 。

因境内紫薇泉而得名。

传李姓在此兴集,称小李集,其祖名永兴,故更集名,寓意永远兴旺发达。

明洪武年间,邱氏建村名邱楼,后黄姓兴旺,更名黄集。因政府驻黄集村而得名。

五台,当地东南西北中有五座主山峰(铜盆脑1248米、梨铧尖1067米、天池坪1209米、登仙观1064米、五台山1033米),全乡地域轮廓呈“白菜叶”状。乡:是指普通型四级行政区域。

辖区内有寺庙,原名“慈音寺”。后以“慈航普渡,烟云缭绕”易名“慈云寺”。镇也由此得名。

《山东通史·通记》记载:“丙辰七十有三载,舜受终于文祖”,尧禅让给舜,舜耕历山,罢武兴文,稳定一方,舜将其功德,归之于尧,后人为纪念这一盛举,建“尧文德之祖庙”,“文祖”当为托古建庙而得名。因街道办事处位于文祖北村,故名文祖街道。

以驻地荒草坝有沼泽水池而得名。

以有古桥“观音桥”,大观旧称“观音桥场”,故名。

148 149 150 1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