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镇政府驻地位于玉兴场而得名。玉兴场原名笋竹垭,清光绪二年(1876)建场,场后有玉屏山,为古时军事要冲,山峰险要,山下有一垭口,并生长有茂盛的竹笋,故俗名为“笋竹垭”。后因场设在玉屏山下,市场繁荣兴旺,故名玉兴场。

城东是汉语,意为城市的东边区域。

以京山铁路为界划分为路南区、路北区,因区境位于京山(哈)铁路南侧而得名路南区。

古称瀛洲,后因两条海港纵横境内,形似“井”字,同时,“瀛”字潮汕音难说且难写,改称汫洲,故名。

相传很久前,皇桐镇由10户不同姓氏的人始建墟时,因东、西两边地势较高,中间略低,北、南两边靠洋田,墟中间生长着一颗高大的椰子树,就像帆船中的挽杆。远处看来好似一条小帆船漂泊在海洋中间,故尔得名为“船肚”墟, 后更名为皇桐墟 。

春秋时期,此地是齐桓公给宰相晏婴的封地,故得名“晏城”。街道驻地位于“晏城”,因此得名晏城街道。

因此地地形平坦,且早年有苏姓人家在此居住,故名。

水东得名于明清时期,水为汉语,东为古彝语音译董,洞之义。水东为汉彝复合词,出水洞之义。

丹顶鹤常栖于此,鸣叫声优美动人,人与自然和谐共荣。

传思练街始由今梅岭村莫氏于明朝初年迁建,因位于思锦河、练江交汇处,各取一字得名。

据《忠县志》记载:“三汇场,因河流与溪流交汇处成三岔形,故名。”又据《忠州志》载名为“三会场”,传说明末清初,湖广填川,从麻城、孝感移民中,将兄弟三人强行迁至三汇一带,分别改姓汪、谢、方,各住一方,只准三天会面一次,后来三人在此建场,定名“三汇场”,据此得名。

东山乡,相传是以威远镇为中心,在塘川河的东面,乡村被群山环绕,故起名东山乡。

以方位得名,因位于市区东部及东北部,故名东城街街道。

“浩饶”系蒙语“两个”之意,又引申为汉语“广大富饶”之意,故得名。

清末时期,此处有棵大柳树,树的主干中空,生三叉十分繁茂,远观如三棵树,路人常在树下休息,久而久之,自然形成集市,故此地得名三棵树,街道以街道办事处所在地三棵树得名。

旧名柞树冈,又名青冈柳。因县境东有柞树岗,长满柞树,柞树学名“槲栎”,又叫青冈,以此得名。

因境内浮山高峰岩洞丽色如霞而得名。

村建于北宋年间(960-1127),北宋末,该地有一运河,一次浑水冲积,许多木头淤停于此,一逃荒户落经该地,用此木材建造数间小房,渐成村落后,取村名户木至今。因乡政府驻户木得名户木乡。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