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九年(1860)为避兵乱,择地势低洼处筑寨,得名窝城。镇政府驻窝城得名。
因驻地东坝场得名。西紫河两岸有东、西二坝,场居其东,得名东坝场。
以山垄林密荫湿,其冲地泥深水浅,得名泥溪。
因川坝面积小于东部川坝面积,故以地形得名小川。
西火,三面环山,中间低洼,原本汪洋一片。故称西湖。后来,水退民聚,沧海桑田,农耕勃兴。春秋挖煤,西汉冶铁,一年四季,炉火熊熊,更名西火。因镇政府驻地于此,故名“西火镇”。
因地处东城外驼峰山而得驼峰路。
因得耳布尔河而得名,“得耳布尔”系蒙古语“宽阔的山谷”之意,故得名。
红羊是因昔日常为放牧羊只之地,且土壤多呈红色而得名,亦传说因山中有红毛羊而得名。
镇政府驻地职田街村,故名。
磨头原名藏富村。传唐代村东白马寺内有白马,夜静常出寺啃青。每逢啃青至藏富村后,便磨头回寺,后称磨头(博爱方言即转弯的意思)。
位于菊花岛上的街道(岛现称觉华岛)。
相传,清康熙四十年(1701)前后,在此建一寺,内修泉水井一口,称“新泉”。原寺规模宏大,远近闻名,寺久废而名存。
相传约在200年前,有个姓张名业乐的外来者在此地开荒种蔗,建糖房,后被军阀霸占,官兵驻营于此,早晚吹号,俗称“吹”为“口本”,当地群众久以习之,称口本号,“口本”是方言用字。后改为“本号”。
因紧邻鸿城国际小区,故而得名。
因街道办事处驻地张家堡而得名张家堡街道。
元代原名沙头,明改名沙溪。沙,指沙滩,这一带属长江江沙淤积平原;溪,小河,江南水乡河流纵横。
爱园镇原名北裴圩,清咸丰十一年(1861),本地裴姓士绅筑圩兴集,取名裴圩,属桃源县崇河乡。1944年,为悼念抗日救国而牺牲的烈士,当时的淮海行署和泗沭县政府在爱园境内的桃果园建立烈士陵园并命名为“爱园”。1957年撤区并乡时,为了避免和县内南裴圩重名,而设置爱园乡,故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因西有山,东有岭,山岭下皆为大片湖洼,村处中间高地,界于湖洼之间,故名界湖。街道办事处位于界湖,故名。
热门文章
水源镇
潘集区
东金庄乡
文市镇
林口镇
升坊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