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百色厅志》记载:“右江自百色田州流下径县前历果化隆安至南宁是为左江,右派故曰右江。”

因河流流经宜州区辖域,古时宜州又称龙刚县、龙水县,故名为龙江。

郁江(又称邕江)的两大支流一左一右两边汇合,该河在地图上处于右边为右江。

柳江在西汉时为潭水,也称溜水,“柳”、“溜”同音,故名。

黔江古称“黔水”,或有自黔地来之意。

汉朝时期今贵港市叫郁林郡,该河流从贵港市境横穿而过,因此该段叫郁江。郁,指古时因江两岸竹茂林盛,葱葱郁郁,得名郁江。

柳江在西汉时为潭水,也称溜水,“柳”、“溜”同音,故名。

因流经红色砂贝岩层,水色红褐,故名。由于每年降雨汛期,大量红壤流入河内,把红河染成红色,故称红水河。红水河,西江上游的别称,极负盛名的《水经注》大家北魏郦道元对“河水”内涵外延的集大成片断,点化出红水河前世今生的诸多神来之笔。尤其是“水者,地之血气”,不仅从意蕴上点出江河之雄浑厚重,也是壮族祖先以色泽命名红水河之初始创意。《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嘉庆二十五年(1820)的“清全图”将“都泥江”标为“红水江”,出版于清道光九年的《庆远府志》的“庆远府地图”等则标“红水江”为“红水河”。其相关志文除称

灵岐,壮语Lengzgeiq,灵:壮语译为平;岐:壮语译为河。因流经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灵岐较长,故名。

浔江是由黔、郁两江汇合于西山镇三角咀起流经寻旺、石咀、木圭、南木、江口等5个乡镇至梧州止,(历史上桂平曾称浔州)。

南指南方,盘指河道曲折。因河道曲折而得名。

浔江:桂平市、平南县古属浔州辖地,河流是自桂平市东侧郁江汇入黔江处至梧州市桂江汇入的河段。

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朝庭钦命陈徳华为东安巡检司巡检,时起苍梧始有东安,故得东安乡名,河流随乡得名。

因其源自桂林而得名。

因是洛江和清江于黄冕旧街交汇,取两条江名首字名之,故名洛清江。

因该屯河流经纳立屯,故此得名。

该河流雨季时节,河水浑浊,呈土黄色,因此得名红水河。

因此河流经宁明县明江镇时流域面积较大,是我县水路交通的要道,故名明江河。

746 747 748 749 750